2024年,长安科技创新中心聚焦科技创新,以“做大科创主体、做强平台载体、做实成果转化、做优科创生态”为主线,推动“四链”融合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特色亮点工作
1 科创活动如火如荼
去年,长安科技创新中心举办秦创原梧桐树科转行动暨产学研协同创新对接活动6场;组织开展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等培训活动5场;联合市人才集团举办西安青年人才交流活动中心推介会活动;联合西安邮电大学承办“西柚杯”设计大赛展;联合西安翻译学院承办陕西省第八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省、市主流媒体争相报道,科创氛围日趋浓厚。
2 载体建设成效明显
秦创原·长安创新中心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秦创原陕西高校创业孵化基地;校地共建西北大学科技园——长安产业加速器,引入4个成熟产业化项目并投运,2个项目已注册企业;与西京学院共建面积约1700平方米的西京学院孵化器,目前已完成内部装修,并与四家科技企业初步达成入驻意向。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科技园提质增效,入孵园区企业42家,建成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六大特色产业孵化园,2024年产值1.87亿元,税收548.4万元。协调区级相关部门、西电推进未来信息港;长安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有序高效运行,受到上级有关部门关注。
3 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积极搭建校地校企合作交流平台,推动供需精准匹配,加快构建“从研发到孵化、到转化、再到产业化”的科创系统,努力建设更多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和四链融合“促进器”。持续开展秦创原梧桐树科转行动,组织高校科研团队路演推介5个科技项目,深入挖掘高校科技成果,与西大、西电等高校签订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8个,为科技创新注入源头活水,推动高校科技成果从样品变为产品。
4 科创服务能级提升
出台了《西安市长安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政策(试行)》,进一步激发了创新主体活力。政策宣传向纵深发展,成立4个工作组走访重点科创企业150余家,送政策、听心声、解难题;优化科创金融服务,高效运行科技金融服务工作站和中小企业服务站,导入全市科技金融资源,为8家企业争取政策性投融资3350万元。注重人才培引,征集推荐“西安英才计划”项目5个,新增技术经理人75名,着力夯实科技创新人才基础。
2025年重点工作
2025年,长安科技创新中心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聚焦“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积极探索新模式、培育新业态、推进新项目,实施校地联动协同创新模式,大力实施科创长安攻坚行动,支持校地共建大学科技园和孵化器,鼓励优质科技成果“出校园、进科技园”,做优“高校+科技园区”,做深“科技+”大文章,探索实施“AI+”行动,进一步蓄势能、增动能、提效能、强功能,推进一批重点策源平台、创新成果落地见效,着力打造长安科创高地,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和西安“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进长安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
1.加速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移转化,发挥中小企业服务站和科技金融服务工作站等服务机构作用,支持辖区科技企业实现科技创新发展。
2.不断完善“一网六库”科技成果转化一站式服务平台功能,持续更新科技成果库、技术需求库、科技企业库等数据库信息,促进校企沟通合作。
3.持续营造良好科创氛围,开展长安区秦创原梧桐树科转行动暨产学研协同创新对接活动5场以上,促进校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10项以上。
4.壮大创新人才队伍,培养技术经理人、技术经纪人等人才40名以上,充实成果转化人才库。
5.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确保西京学院孵化器如期建成投用,提高西大、西科大高新学院科技园产业聚集度,全力支持未来信息港建设,力争项目早日开工。
6.配合区投资合作服务中心开展科技招商,积极谋划政府自有科创园,整合区内创新资源,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
7.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10家以上。
8.规上科技服务业营收达到15.31亿元,增速达到13%;科技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亿元。
9.举办高企、科小、科技金融、规上科技服务业等科技政策培训会3场以上,做好政策宣贯解读,助力辖区科技企业创新发展。
10.持续协调推进秦创原·融讯智能制造港、诚顺创新科技产业园、西安洋天科技产业园7个科创产业园区建设,着力打造特色科创园区,夯实长安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聚集区建设基础,助力长安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