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陕西经济形势分析及2013年展望

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紧紧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省为主题,将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寻找和把握机遇,保持了全省发展处于上升通道的良好势头,顺利完成了目标任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4451.18亿元,在全国前进一位,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发展趋稳、稳中向好、好中有进、进中超越”的发展态势。

一、2012年经济运行特点

(一)稳中有进实现赶超,人均GDP首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2012年,对陕西经济来说是奋力前行逆势赶超的一年。面对复 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省委省政府超前谋划,坚持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瞄准新兴产业调结构,相继出台并实施了多项稳增长措施,从下半年开始,全省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逐步加快的积极态势进一步显现。粮食全面丰收,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连续七个月居全国首位,投资增长保持在全国前10位,假日市场潜力迸发逆势上扬,全省经济筑底企稳、稳中向好的运行态势不断巩固。初步测算,2012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4451.18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70.16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8075.42亿元,增长14.9%,第三产业5005.6亿元,增长11.5%。

经济稳中有进,总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全省生产总值继2008年以来先后超越广西、江西和山西,2012年再次超越黑龙江,在全国各省的位次5年前移4个位次,位居第16位,创历史最好水平。经济运行的“稳”主要体现在生产总值增速波动幅度小、整体表现稳定,“进”体现在在全国位次前移。2012年陕西经济增速较2011年回落了1个百分点,回落幅度小于全国0.5个百分点,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同时,陕西GDP全年增长12.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1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5位,比上年前移1位。

人均GDP自2009突破3000美元后,连续4年以每年增加1000美元的水平快速提升,到2012年实现38557元,约折合6110美元,首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二)粮食产量“九连丰”,水果面积产量“十三连增”

2012年,各项支农惠农强农政策落实推进有力,粮油高产示范创 建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农业园区和基础设施建设卓有成效,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积极推进,增产效益显著,加之气候条件总体适宜,粮食单产不断提高,粮食生产实现“九连丰”,为经济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年粮食总产1245.1万吨,同比增加50.4万吨,增长4.2%,粮食亩产继上年突破250公斤后,再次提至265.4公斤,创历史最好记录。

水果面积产量实现“十三连增”。全省水果总面积1732.11万亩,总产量1437.74万吨,面积和总产量实现了自2000年以来“十三连增”。其中苹果在“北扩西进”布局推进下,总面积达967.68万亩、总产量为965.09万吨,中国水果生产第一大省的地位更加稳固。

(三)工业“稳增长”措施得力,增速稳居全国之首

2012年初始,受国际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我省工业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为了确保工业生产稳定,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减免企业税费、收储大宗工业品、运煤车辆高速通行费用减半等多项措施,加大了生产销售、资金保障等支持力度,力推工业“促销保产稳市场”。从总量看,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641.54亿元,保持了连续四年年增千亿元的好势头;从增速看,进入下半年后各项政策措施效应明显显现,工业增速逐月加快,累计增速连续七个月居全国首位,全年增长16.6%。

有色冶金工业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第二支柱产业。受国际国内经济传导影响,我省主要支柱行业,能源化工和装备制造业增速减缓,但有色冶金工业增速加快,有效弥补了能源化工和装备制造业贡献减弱的短板。全年有色冶金工业增加值620.11亿元,增长36.4%,比上年加快13.4个百分点,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业工业分别增长12.7%和14.2%,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7.6%和10.8%,有色冶金工业贡献率为18.8%,首次超过装备制造业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第二支柱产业。

“促销保产稳市场”措施效应凸显。随着“促销保产稳市场”措施的大力实施,下半年开始工业产销率持续回升,库存增幅收窄。全省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5月份仅为93.1%,是2009年以来最低点,从6月份起持续回升至12月的98.7%,全年达到95.9%,比上年高 了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存货增速由上半年20.4%回落至1-11月的13.1%。

(四)重大项目引领投资增长,保障房建设居全国前列

坚持稳增长先稳投资,以央企进陕和民企进陕为抓手,全年与37户央企、600多家省外民企签定项目847个、投资规模1.26万亿 元。加大重大投资项目招商引资力度,三星存储芯片项目、神化陶氏项目等重点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其中韩国三星电子存储芯片项目,刷新了外商在华单笔投资的纪录,民间投资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项目的拉动作用增强,投资保持较快增长。逐月看,2-4月,增速呈回落态势,5月份之后,随着各项稳投资政策措施的实施和各项重大项目相继到位,增速开始回升并逐月加快。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840.13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2501.43亿元,增长28.9%。

民生工程投资加快增长。与以往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不同之处在于,本轮扩大投资不仅包括了铁路、公路及城市等基础建设,更加重视民生等重大项目投资。民生投资惠民富民,而且具有强有效的“牵引力”,成为投资一大亮点。2012年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在建项目1942个,比上年增加531个,完成投资784.74亿元,增长16.6%。实物建房实际开工41.77万套,超额完成40.5万套的目标任务。

民间投资提供持续动力。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保持在30%以上,为稳增长提供了持续动力。全年完成民间投资5513.25亿元,比上年增长32.3%,高于全国平均增速7.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投资增速3.4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升。受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因素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下半年以来,逐月回升明显。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835.93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商品房销售面积2755.59万平米,下降10.2%;商品房屋销售额1420.75亿元,下降6.4%;商品房屋待售面积258.67万平米。

(五)物价调控成效显著,消费市场运行稳健

2012年物价呈高开低走逐月回落态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由1月份5.1%回落到10月份的1.6%,后因冬季肉蛋菜价格上涨带动小幅上扬,全年累计上涨2.8%,实现了全年控制在4%以内的调控目标,比上年涨幅回落2.9个百分点。涉及调查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呈“七升一降”态势。其中,食品、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烟酒类是推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分别上涨4.8%、3.9%和3%;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居住类分别上涨2.7%、2.4%和2.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平稳,仅上升0.6%,交通和通讯价格下降0.9%。

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扩大消费需求。随着经济逐步企稳向好,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居民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节能家电补贴等刺激消费政策推动下,着力开发休闲、体育、文化、保健等消费项目,居民消费信心提升,特别是假日消费市场潜力极大释放,消费品市场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30.75亿元,比上年增长16%。

(六)大力推进惠民政策,抓实筑牢富民基础

省委、省政府坚持“强省更要富民”的发展理念,加快完善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其中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从制度全覆盖迈向人群全覆盖,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在全国首创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和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制度,24.94万农村孕产妇受益。积极推进陕南陕北避灾扶贫搬迁工程,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增加收入,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3.2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5.3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89.7万人。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增加部分行业工资及津贴等,带动城乡居民收入稳定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万元,为20734元,位居全国第18位,较上年前移一位,比上年增加2489元,增长13.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763元,增加735元,增长14.6%。

据初步统计,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2800.1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600.6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同口径)18.6%、24.9%。结构性减税政策积极兑现,切实减轻企业和居民税负,2012年全省增值税增长7.6%,个人所得税下降5.3%,增速低于全省财政收入总体增速。民生支出保障有力。积极整合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教育、文化、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农业、水利、保障性住房、移民搬迁等重点项目建设。全省财政支出3326.91亿元,比上年增加396.08亿元,增长13.5%。其中民生支出2662.06亿元,增长12.7%。

(七)高速公路突破4000公里,高铁“一日生活圈”初步形成

2012年,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依然趋紧、我省经济下行压力加 大的环境下,全省基础设施建设迎难而上,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4000公里大关,达到4083公里,继续领先西部,两纵五横八辐射铁路网加快形成,咸阳机场位居全国机场前八位。西安到北京、上海、武汉、广州、深圳等地高铁相继开通,高铁路网的一日交通圈初步形成。西部机场集团年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万人次,迈入全国第六个3000万量级的机场,填补了西北地区的空白。

(八)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迅猛,城镇化率突破50%

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园区发展,2012年省级财政用于现代农业园区的奖补资金6亿多元。各地也纷纷以农业园区为平台,探索各种有利于传统农业现代改造的途径。在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的带动下,目前,陕西省已建设各级各类农业园区1300多个,规划总面积456万亩,完成建设面积226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5.3%。现代农业园区已成为陕西现代农业的亮点。

2011年开始建设的31个重点示范镇,是强力推进城乡统筹,带动城镇化的重要突破口,到2012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50.02%,比上年提高2.72个百分点。

2012年,陕西经济在异常艰难中取得了骄人成绩,奏响了建设西部强省的最强音,成功实现了赶超目标。但目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依然复杂多变,陕西经济企稳向好的后劲有待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创新能力的任务仍然艰巨。总体分析,陕西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困难、有机遇、有基础、有条件。

二、需要关注的三个问题

在国内外经济均处于转型阶段的背景下,出于陕西经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势在必行,产业升级任务艰巨。

(一)转型期面临较大调整压力,产业发展过多依赖于少数行业。从工业结构看,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中,能源化工工业增加值比重约占61.1%,“独霸高位”,比位居第二行业的装备制造业比重高出多大48.9个百分点,其运行态势直接左右着工业走势。第三产业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增加值占比前四位的行业依次为批发和零售业(23.9%)、交通运输、仓储业和邮政业(12.3%)、金融业(11%)、房地产业(8.3%);与2005年相比行业一致,传统服务业比重高的特征无明显变化。

(二)支撑经济发展动力亟待提高,启动新一轮经济结构升级力量尚有不足。一是投资效率下降。“十一五”时期,每亿元投资所增加的GDP为0.17亿元,较“七五”时期减少0.22亿元,投资呈粗放式扩张。二是车、房消费不具有可持续性,短期又无热点补充,消费持续增长后劲有待增强。

(三)劳动力要素优势效应减弱,现有的分配格局亟待改善。一是经济增长对就业带动作用减弱。在转型期的产业优化升级中,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要素有一定的挤出效应。二是现有的收入分配格局亟待调整。劳动者报酬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依然偏低,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较大。2011年,陕西劳动者报酬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39.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低于2007年英国、美国和巴西60%、68%和50%左右的水平。

三、2013年展望及建议

2013年,国内外经济环境仍将十分复杂,但积极向好的有利因素依然是主导因素,总体看,陕西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困难、有机遇、有基础、有条件。

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在经历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等洗礼后,发达国家正在通过实施再制造业化战略,引导新的技术创新,重新分配经济格局。目前国际经济环境依然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复苏“仍在路上”。同时宏观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趋好的因素也在增加,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大多数经济学家预计2013年国际经济将稳步提速,整体实现温和增长。

从国内环境看,中国经济经过30余年平均高达9.8%的增长后,经济运行将全面转移到尊重规律、重视质量、提高效益和可持续的轨道上来,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八大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发展思路,振奋精神,鼓舞士气,2012年全国经济企稳回升迹象已经显现。2013年,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是质量效益和民生改善年,发展的基本面依然是积极向好的。

从我省自身看:经济发展在经历了复杂艰难环境的冲洗历练之后,陕西在发展当中与东部相比较,承担着双重的责任和压力。一是要同东部一样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比如说环境问题、结构问题,要把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努力解决好。二是在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后,将进入产业转型期,比将要承受短暂的“降速阵痛”。2012年,陕西人均GDP已经突破6000美元大关,在调控政策作用下,陕西转方式调结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经济增速将呈现放缓趋稳之势。三是2012年陕西经济已经出现了企稳向好的良好势头,发展仍处于较快增长的上升通道。展望2013年,这种势头仍将继续保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3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陕西要充分认识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和艰巨性,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要求,凝聚全省上下的智慧和力量,借力城镇化加快建设的利好因素,抓住用好“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围绕建设“三强一富一美”西部强省目标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继续加大农业现代化和科技投入力度。落实好惠农政策,抓好农田供给管理和农业科技服务,继续大力推进农业园区建设,加大农产品产销市场信息服务力度,帮助指导农民尽快适应市场机制下的生产和营销规律,建立科学应对“猪周期”和“菜溅伤农”等“丰产不丰收”怪圈的长效机制,确保农业丰产农民能增收,保持农业形势稳定。

二、激励重要支柱工业企业降低成本、加快创新。工业是我省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特别是能源化工和装备制造业,2012年受市场环境影响,贡献下降。必须借助市场规律的倒逼机制,激励企业通过创新来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大技改投资力度,优化产品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培育新的增长点,同时要继续完善和实施工业稳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新增生产能的投产达产,确保工业增长的可持续性和科学性。

三、继续紧抓稳定投资增长不放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扩大内需投资是关键、消费是基础,继续加大房地产调控,加快收入分配改革和结构性减税改革试点,将投资得重点方向确定为公共服务方面的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领域。要狠抓招商签约项目落实,确保重大项目和民生项目投资进度,利用好中央各项政策机遇加大城镇化建设及其配套改革和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更加积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确保投资增长力度不减。

四、借助城镇化建设带动消费水平不断提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目前,我省城镇化水平不高,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贡献不大。2012年陕西城镇化率50.02%(比全国52.57%水平低2.5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高出农民3倍以上,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意味着每年有约37万多农民进入城镇,将直接增加消费34亿元多,表明内需提升的空间和潜力还很大。要让消费持续“走热”,不能仅仅依靠短期政策“刺激”,长期来看需要借助城镇化来统筹城乡发展,挖掘居民消费潜力。要通过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税收体制改革、消费环境优化净化,增强更多人的消费信心和潜力,确保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

五、继续大力改善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促进居民增收。优化创业环境,鼓励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不断增加就业岗位。继续对特殊困难对象给予就业援助。二是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不断提高保障水平。三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帮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