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对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660号提案的复函

类别:B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
市科函〔2023〕79号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关于

对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660号提案的复函

王晖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促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660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西安市聚焦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通过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培育壮大创新主体等举措,持续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市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西安由2021年第33位跃升至第22位,居中国上榜城市集群第7位。世界顶级科技期刊《自然》杂志发布“全球科研城市100强榜单”,西安排名由2021年第35位跃升至第29位。科技部发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监测报告》西安排名再进一位,跃升至全国第6位(北京和上海未进行排名,位列前五的均为副省级城市),西部城市第1位。“高、科、技、研”等重要指标持续攀升,在副省级城市排名靠前。特别是我们持续巩固加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请市政府出台

《西安市支持科技企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通过实施“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下大力气打造顶天立地、铺天盖地的企业发展格局。

一、全市科技企业培育总体情况

(一)科技企业集群快速发展

围绕全市“十四五”科技规划关于创新能力倍增计划,争取到2025年全市高企、科小较“十三五”翻一番。截至2022年末,全市有效期内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431家,同比增长46.09%,占全市企业数量的比重为1.28%,超过上海(0.91%)、广州(0.91%)、深圳(0.81%)。此外,全市入库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12263家,高企、科小指标均提前完成了2024年“育小”目标任务。其中,西安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3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0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中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8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32家。

(二)研发投入结构持续优化

不断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研发支出经费553.67亿元,同比增长9.41%,研发强度(即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5.18%,高于全省2.83个百分点、全国2.74个百分点,居副省级城市第2(第1位深圳5.49%,第3位杭州3.68%)。企业R&D经费投入252.96亿元,较上年增加33.82亿元,同比增长15%,占全社会R&D经费的比重达45.69%。2022年我局共安排资金3285万元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撬动高质量发展支撑能力,8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中,2022年营业收入312亿元,R&D投入25亿元;28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中,2022年营业收入达到600亿元,R&D投入超过35亿元,研发投入强度高于全社会研发投入2.82和0.65个百分点。

(三)成果转化渠道加速畅通

加速推进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统筹八部门联合印发《深化科技成果“三项改革”若干措施》。2022年,组织开展产学研金协同创新活动138场,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项目574个。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5年保持高速增长,2022年达到2881.3亿元(其中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44家41.58亿元,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43家,14.65亿元),超越广州,排名上升一位,居副省级城市第1,其中第2名广州2474.8亿元。累计培育各类技术转移人才2000余名。

(四)创新平台建设持续壮大

紧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等重点对象,大力实施研发组织覆盖计划和研发体系建设计划。充分发挥发改、科技、工信在推动企业科技创新中的叠加优势,布局建设一批工程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累计建成市级以上研发平台超过1100个,共性技术研发平台11个。围绕19条重点产业链,发挥链主、龙头带动作用,累计建成11个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围绕产业链关键共性“卡脖子”技术开展集群攻关,累计建成三器示范平台142个。

(五)创新名城影响力不断增强

坚持把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创中心、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打造硬科技之都作为支撑引领创新名城的主要着力点。深化科技创新城市品牌影响力,推动硬科技进入国家话语体系,连续六年举办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高标准组织西安国际创业大赛、中国(西安)创新挑战赛等重大赛事峰会,秦创原品牌相继亮相纽约时代广场和伦敦金丝雀码头。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载体进入国家战略布局,国家超算(西安)中心建成投运,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算力达到300P,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市人民政府、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共同建设未来产业科技园,获科技部、教育部批准,碑林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正式授牌。

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作的着力点

(一)聚力推动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持续壮大“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五段孵化链条,畅通“育小—登高—升规—晋位—上市”五级培养路径。争取到2023年底,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50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3000家。落地落实《西安市关于支持企业研发投入的补助的通知奖励办法》政策,每年安排1亿元左右市级财政资金,实施研发费用奖励补助计划,重点向研发经费投入规模大、强度高的专精特新等重点企业倾斜,引导市属国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试行“一企一策”政策,推动研发组织在规上企业全覆盖。

(二)以更高标准打造秦创原创新平台。按照《西安市关于进一步支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要求,鼓励龙头、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联合高校院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等建立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研发平台,通过“揭榜挂帅”等项目组织形式,加大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产品、装备攻关和示范应用,实现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创新能力共享、成果转化和品牌协同,推动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供应链互通的融通创新产业生态。截至目前,累计建成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369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99个,“三器”示范平台101个,新增陕西高端机床创新研究院等各类研发机构65家。

(三)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支持科研院所、专精特新企业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建设一批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平台),支持科技型企业设立应用场景创新促进中心,开展重大成果转化和场景应用创新,为布局未来产业和业态早作试探试验。持续加速壮大技术经理人队伍,实施“科学家+工程师”示范项目,出台《西安市壮大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三年实施方案》,到2023年,引育国内外技术转移高端人才50名,新增中、高层次技术转移人才200名,聚集有专业技能、有转化案例和投融资实操经验的技术转移人才2000名以上。

(四)强化重点产业领域人才支撑。推进产学研金重点活动常态化、制度化,每年组织1000名高校院所科技人员深入企业开展技术指导、项目合作和协同攻关。集聚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应用研究人才,重点支持承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应用研究人才团队发展。支持市属职业院校与驻市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促进人才一体化培育,培养更多高技能型人才。支持驻市高校高级职称人员以脱产、半脱产形式到龙头企业挂职,在实践中为企业培养选拔专业型人才。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

2023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