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对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254号提案的复函

类别:A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
市科函〔2023〕71号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关于

对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254号提案的复函

周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在西安双中心建设背景下加快推进长安大学城发展的建议》(第254号)的提案收悉,我局经认真研究,认为您对我市双中心建设和长安区发展提出的建议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对提案的研究梳理,结合工作职能,对您提出的下列建议予以答复:

一、聚焦重点工作,打造科技创新平台

(一)强化顶层设计,秦创原建设见效成势

截止2022年,我局发布《西安市关于进一步支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西安市支持科技企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推动各区县、开发区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全市秦创原建设“1+N”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充分发挥推进秦创原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抓总作用,以考核督导为抓手,统筹相关市级部门和区县、开发区合力推进秦创原建设,各项指标任务均按时序完成,全域秦创原建设初见成效。

(二)聚焦主体培育,平台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鼓励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建设创新平台,支持建设沣东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西安电子谷等“三器”示范及特色平台项目142个,建成陕西高端机床创新研究院、大飞机创新原等研发平台65个(创新联合体22个,新型研发机构32,共性技术研发平台11个)。加快推进重点实验室建设,我市目前共有市级重点实验室16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7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4个(不含军工),同时支持西北工业大学牵头争创空天动力国家实验室。

(三)强化重点提升,重大科学装置有序推进

航天基地国家超算(西安)中心建成投运,成为国家超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雁塔区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算力达到300P,位列全国第二,算力填充率达到98.3%,助力260家创新主体实现智能化升级。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转化医学设施基本建成,先进阿秒激光、电磁驱动聚变设施加快建设,开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超精密跨尺度基标准与溯源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预研,争取列入国家“十五五”规划项目。

二、强化人才引育,打造创新人才高地

(一)科技创新人才招引方面

建设“西安青年人才驿站”,平台上线以来入站大学生2万余人,“就业奖”申请人数超过6700人,人才驿站乐业补贴申请人数超过12000人,发放补贴3000余万元。相继举办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全球创投峰会、西安国际创业大赛、中国(西安)创新挑战赛等重大赛事峰会,吸引大项目、好项目和高端人才落地西安。

(二)科技创新人才培育体系方面

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大力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以项目和人才团队结合为抓手,加大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人才支持力度,不断壮大技术经理人(科技经纪人)队伍和“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持续推进“千人百企”工程,支持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围绕产业创新需求,承接企业难题招标和研发委托,每年择优引导支持千名科技人员服务百家企业需求合作项目。依托西安科技大市场,优化校地合作方式,选聘重点高校科技管理人员兼任相应职务,助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方面

加速推进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统筹八部门联合印发《深化科技成果“三项改革”若干措施》,推动西安交通大学等70余所高校制定相关管理办法。累计培育初级技术经理人958人,中级技术经理人110人,积极开展科技经纪人引育工程,总窗口新增培育科技经纪人63人,累计达到103人。持续扩大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新增录入大型仪器设备809台/套,累计收集共享仪器设备15800余台/套。2022年,全市共开展秦创原项目路演等产学研金协同对接活动138场,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项目574个。

三、加强校地合作,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

目前,我市共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3家,分别为: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西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家科技园。2021年8月,陕西省科技厅和教育厅对《陕西省大学科技园认定和管理办法》(陕科高发〔2012〕26号)进行了修订并印发,我局积极协助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长安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相继获批陕西省省级大学科技园,并依托秦创原相关政策,对大学科技园成果转化项目进行立项及资金支持。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西安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

2023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