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对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479号提案的复函

类别:C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
市科函〔2023〕66号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关于

对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479号提案的复函

徐雄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 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的建议》(第479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加强科学技术教育,提高全民族,尤其是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是保障持续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工程。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关注青少年科技创新已经成为西安市当前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近年来,西安市广泛开展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青少年科普讲解大赛等科普实践活动,加大科普宣传力度,着力提升我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水平。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了您的建议,将重点从以下五方面加强我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工作。

一、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加强校内青少年科学教育,把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教育全过程,服务教育“双减”政策落地。组织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等校内外科学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报国志向。拓展青少年科学教育方式,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青少年科普讲解大赛等科普实践活动。完善校内外科学教育联动机制,引进优质科普资源到校开展课后服务,深入开展校园科技节、专家进校园、少年科学院等探究性、启发性、创新性科学教育活动。每年培训科技教师和科技辅导员300名,评比10所科技教育特色学校。

二、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

健全完善科普工作经费投入机制足额保障科普工作财政专项经费,通过购买服务、项目补贴、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全市科普发展。各科普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在科普经费投入上予以倾斜。区县、开发区要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逐年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到2025年全市科普专项经费达到人均1元以上。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通过建设科普场馆、设立科普基金、开展科普活动等形式投入科普事业,形成多元化的社会投入机制。

三、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布局

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凸显地域特色的西安科技馆,支持区县、开发区差异化建设科技馆分馆,形成以市科技馆为中心,区县、开发区科技馆为支撑的“1+N”全市科技馆体系。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科普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建设城市管理、文化旅游、防灾减灾、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等特色科普场馆、科普基地和研学基地,探索打造一批集文化与科普相融合的“科普公园”。支持高校、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将大型实验室、综合观测站、科研生产设施等转化为科普基地。依托现有工业遗产和闲置淘汰生产设施,建设科技博物馆、工业博物馆、安全体验场馆和科普创意园。以提升展示水平和服务能力为重点,加快构建具有西安特色的科普基地体系,每年认定科普基地50家。

四、加大优质科普资源供给

实施科普创作计划,培育高水平的科普创作中心,加大对优秀科普作品的推广力度。引导并激励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传媒工作者、其他社会公众等参与科普作品创作,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科普产品转化,以科普短视频创作为重点,形成科普展品、科普图书、科普挂图、科普动漫、科普微电影、科普剧等形式多样的科普作品体系。广泛开展科普讲解大赛、青少年科学影像节、优秀科普作品评选、科普微视频大赛等活动,以满足公众需求为导向,持续提升科普作品原创能力。引入新兴技术手段,聚焦“四个面向”创作一批面向前沿科技发展趋势和民生关切问题的科普作品。

五、壮大科普人才队伍

建立健全科普培训体系,研究制定科普工作者能力提升培训大纲,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普场馆、社区科普大学等,建设科普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培育专业化的本土科普创作和宣教人才。加强科普管理人员培养,组织开展科普管理人员学习培训、交流研讨、观摩调研等活动。聘请在职和退休的科学家加入科普队伍,讲述科学家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支持和培育网络科普队伍,引导传播正能量,更加便捷地服务广大群众。优化科普人才发展政策环境,畅通科普工作者职业发展通道,增强职业认同。完善科普人才保障机制,将符合条件的科普专业技术人才纳入地区优秀人才和实用储备人才分类评价。加强科普志愿服务组织和队伍建设,广泛吸纳大学生加入科普志愿服务组织。建立健全科普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科普志愿者给予适当物质奖励。加强对科普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推进科技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每年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1000场以上。

以上是对您本次建议的回复,感谢您对科普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我们将在今后制定和落实政策的过程中继续采纳、吸收您的建议。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

2023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