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对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110号提案的复函

类别:B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
市科函〔2023〕47号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关于

对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110号提案的复函

西安市妇女联合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优化女性科技人才成长支持环境的建议》(第110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人才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关键。人才资源是党和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一资源,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特别是科技创新人才更加肩负着艰巨的民族复兴使命。女性科技人才作为科技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西安市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贵单位提出的建议对我们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我们将按照建议的内容梳理相关工作,针对女性科技人才动能发挥,适时营造特色环境,共同为打造创新名城提供有利支撑。现将提案中涉及科技人才建设的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不断完善人才引育政策

近年来持续加大对人才特别是科技人才的引育留用力度。今年1月,市委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助推西安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完善人才管理、创新发展机制、建设秦创原等创新平台、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发挥企业、吸引青年人才就业创业、优化人才服务平台、扩大人才高层次开放交流等12个方面提出了49条措施,其中涉及科技人才的22条,由我局牵头负责的13条,对于科技人才的培育力度加大。比如,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围绕全市重点产业链组建的“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择优最高支持30万元,对总窗口经省级主管部认定的“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给予一次性10万元奖补。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对新获评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给予最高2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举办科技经纪人创新创业大赛获得相应名次的,给予最高30万元奖励,对高校院所科技人才职务科技成果落地转化项目,择优最高给予200万元支持。在海外人才引用方面,实施海外引智工程,柔性引进海内外院士专家智力,举办院士专家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对接活动,对企业聘请外籍高层次人才,最高给予100万元资助,促进人才回归、技术回归。

二、不断优化人才引育环境

赋能人才成长,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建设能级不同、跨界融合、开放交流、联合创新等科创平台,加速科技人才培育,支持建设沣东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西安电子谷等秦创原“三器”平台101个,陕西高端机床创新研究院、大飞机创新原等研发平台64个,空天动力、兵器工业、稀有金属等领域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研发平台42个,实现了我市全域和19条产业链全覆盖。2020年以来,全市累计认定114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争取国家外专项目经费6000余万元,实施市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智项目60项,引进高层次人才324名,我市成为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之一。

三、不断激发人才创新机制

在科技计划管理方面努力赋予科研单位、科研人员更大科研经费自主支配权,2021年以来探索部分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包干制”,先后有3大类197个项目列入“包干制”试点范围。2022年出台《西安市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的若干措施》,遴选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等5家高校作为首批试点,推动对10763项科技成果实现单列管理,57名科研(管理)人员凭成果转化贡献参加职称评审。全市共有574项高校科技成果实现转移转化,223家科技企业注册落地总窗口。聚焦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近年先后出台《进一步支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壮大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实施意见》等,持续加强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形成职业化培训体系、评价制度等,2022年全市累计培育市级及以上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55家、新认证技术经理人机构26家、新增技术经理人455名,技术经理人总数达1229名。

在我们推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有大量的女性科技工作者参与其中,她们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鉴于当前科技创新工作的特点,大量以项目的形式来体现,项目评审工作需要充分体现公平公正,而承担项目的主体都以团队为主,在这些承担各类科技创新项目的团队里有我们大量女性工作者的身影。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推进,通过建平台、育主体、强转化、促融合,做好“双中心”、做优“秦创原”、做强“硬科技”,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开发区建设服务女性科技工作者的特色创新载体,支持更多的女性科技工作者们参与科技创新工作,引导为西安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以上是对贵单位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优化女性科技人才成长支持环境的建议”提案的答复。非常感谢贵单位对科技人才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我们真诚希望贵单位今后继续支持我们的相关工作,并多提宝贵意见建议。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

2023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