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对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40号提案的复函

类别:B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
市科函〔2023〕49号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关于

对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40号提案的复函

中国民主建国会西安市委员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难题的建议”(第40号)的提案已收悉,现结合我局工作职能,对贵单位提出的建议答复如下:

一、全市科技型企业基本情况

近年来,西安市聚焦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通过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培育壮大创新主体等举措,持续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市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西安由2021年第33位跃升至第22位,居中国上榜城市集群第7位。世界顶级科技期刊《自然》杂志发布“全球科研城市100强榜单”,西安排名由2021年第35位跃升至第29位。科技部发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监测报告》西安排名再进一位,跃升至全国第6位(北京和上海未进行排名,位列前五的均为副省级城市),西部城市第1位。“高、科、技、研”等重要指标持续攀升,在副省级城市排名靠前。

(一)科技企业集群快速发展。深入实施“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实施了《西安市支持科技企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连续五年保持35%以上增速,2022年总数达10431家,超越南京,排名上升一位,居副省级城市第6。科技型中小企业连续五年保持35%以上增速,2022年总数达到12263家,居副省级城市第4。

(二)成果转化渠道加速畅通。加速推进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统筹八部门联合印发《深化科技成果“三项改革”若干措施》。2022年,组织开展产学研金协同创新活动138场,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项目574个。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5年保持高速增长,2022年达到2881.3亿元,超越广州,排名上升一位,居副省级城市第1,其中第2名广州2474.8亿元。累计培育各类技术转移人才2000余名。

(三)研发投入结构持续优化。不断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研发支出经费553.67亿元,同比增长9.41%,研发强度(即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5.18%,高于全省2.83个百分点、全国2.74个百分点,居副省级城市第2(第1位深圳5.49%,第3位杭州3.68%)。企业R&D经费投入252.96亿元,较上年增加33.82亿元,同比增长15%,占全社会R&D经费的比重达45.69%,占比首次超过科研机构(42.3%),成为研发投入第一主体,创历年新高。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1.92%,创近五年新高,高于全省0.89个百分点。

(四)创新名城影响力不断增强。坚持把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创中心、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打造硬科技之都作为支撑引领创新名城的主要着力点。深化科技创新城市品牌影响力,推动硬科技进入国家话语体系,连续六年举办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高标准组织西安国际创业大赛、中国(西安)创新挑战赛等重大赛事峰会,秦创原品牌相继亮相纽约时代广场和伦敦金丝雀码头。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载体进入国家战略布局,国家超算(西安)中心建成投运,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算力达到300P,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市人民政府、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共同建设未来产业科技园,获科技部、教育部批准(全国首批共10家),碑林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正式授牌。

二、主要举措

(一)高标准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

一是持续完善政策体系。相继出台秦创原建设三年实施方案总窗口专项政策、《西安市创新投资基金设立方案》等政策措施,发布“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基地)等管理办法。18个区县、开发区出台了秦创原工作实施方案,全市秦创原建设“1+N”政策体系更趋完善。二是强化“一总两带”示范引领。西咸新区秦创原科创大厦加速器、沣东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揭牌启用。春种基金项目注册公司202家,秦创原“e站”科创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国家超算(西安)中心、航空基地融合创新中心建成运营。碑林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正式启动建设。雁塔区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全国算力第二、西北算力第一,算力填充率达到98.3%。三是加速秦创原见效成势。今年以来共开展74场产学研金协同对接活动,促进244个科技成果实现就地转化。认定发布西安电子谷、国企创新中心、陕西光电子先导院等市级“三器”示范平台56个,建成创新联合体、新型研发机构等研发平台30个。

(二)加大科创型企业支持力度

一是扎实推进梯度培育计划。全年开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政策培训会60余场,参训企业超过5000家。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奖补激励政策,近三年兑现高企奖补资金超过6亿元,年度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近2000家。二是加大孵化载体建设力度。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园区”孵化生态体系。市级以上众创载体达到300家,入孵企业4万余家,带动就业40余万人。三是深入开展“科创西安”系列活动。共开展各种会议论坛、专业赛事、投融资路演及政策培训等活动80余场。聚集了蒋庄德、沈昌祥、张平祥等30多位院士,米凯莱·德·加斯珀里斯(意大利“一带一路”研究机构主席)等30多位国外嘉宾学者出席,唐兴资本、海通创新资本等知名投资人参与。连续举办全球硬科技大会、西安国际创业大赛、创新挑战赛等重大赛事活动,“科创西安”城市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

(三)打造科创型企业最优成长环境

一是推进金融赋能企业成长。出台《加强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健康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西安市技术产权资产证券化(票据化)试点工作指引(暂行)》等政策,进一步增强科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助力科技企业发展壮大。2022年度,科技金融服务企业达到725家次,贷款额达到33.6亿元。认定登记技术合同60635份,技术合同成交额2646.42亿元,分别占陕西省比重为93.60%和94.07%,技术合同成交额指标完成率120.29%。首创推出“技术交易信用贷”的科技金融产品,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开辟了获得纯信用银行直接贷款的新途径。目前技术交易信用贷签约银行7家,累计推荐帮助81家次企业获得贷款受信3.51亿元,平均每家企业获得贷款365万元,个别企业贷款800万元。二是高质量引育科技人才。实施“西安英才计划”,累计安排6440万元支持唐晶量子、华秦科技等115个入选高端人才科技项目。全市共引进高层次人才1101名,其中海外高层次人才107名。新增40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累计达到114家,在新加坡、以色列、德国等相继建立了西安海外科技交流合作工作站。三是高标准服务外国专家。开展为外国专家“送政策、送服务、送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系列活动。西安两名外国专家丹·谢赫特曼(DanShechtman)、科勒博·安东尼·斯尼克(KleberAntonioSernik)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科技部“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榜单,西安位列全国各大城市第五位。

三、下步打算

一是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倍增计划。进一步做实科技型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个工程,培育一批以比亚迪、隆基等为代表的创新型示范企业,鼓励链主企业开辟新赛道,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达到35%以上。组建科技企业发展专班,突出企业技术需求挖掘,研究出台强化企业技术需求相关政策措施。

二是充分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打造更多区域承载型、高校孵化型、院所支撑型、企业主导型的孵化载体。加大“新双创”人才培育力度,引导创业导师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活动,鼓励创业导师赋能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支持高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科技园,提升创新创业力量供给能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三是精准开展科技招商。落实《西安市秦创原招商引资工作行动方案》,推进先进制造业、集成电路、汽车、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链链式招商。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开展秦创原政策推介。围绕全市产业布局积极开展科技招商、校友招商。大力引进重点企业在我市设立研发中心,鼓励外资研发中心与我市高校院所和科技型企业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

2023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