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对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117号提案的复函

类别:A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
市科函〔2023〕36号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关于

对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117号提案的复函

市政协经济委员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做大做强新材料产业 进一步壮大经济总量的建议》(第117号)提案已收悉。首先感谢对我市科技工作的关注与支持。近年来,我局多措并举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深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助力我市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结合我局工作职能,就提案中涉及我局的部分答复如下:

关于“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建议

长期以来,我市科技工作坚持以科技成果转化为落点推进科技创新,深化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以2022年为例,我们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牵引,不断开创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局面。一是畅通成果转化渠道,2022年共组织秦创原项目路演和校企专场对接会等产学研金协同创新对接活动138场,推进新材料领域科技成果就地转化80余项。二是搭建成果转化平台,出台《西安市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试行)》,认定“有色金属新材料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认定“有色金属新材料创新中心”等两个成果转化“加速器”,认定“先进复合材料产业化基地”等7个新材料产业领域两链融合“促进器”,充分发挥平台的成果转化支撑服务作用。三是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专项,立项支持“航空航天复合材料复杂构建铺缠一体化智能成型关键技术与装备产业化”等4个重大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项目,立项支持“重点装备用高性能稀贵金属膏状钎料的设计开发及工程化”等8个新材料领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项目,立项支持“固体酸催化材料的研究开发与应用项目”企业吸纳高校院所成果奖补项目,立项支持“钛合金表面梯度TiC/Fe涂层制备关键技术研究”等新材料领域高校院所科技人员服务企业项目40个,共安排科技专项资金675.4万元。

关于“完善新材料自主创新体系”建议

我市科技工作坚持围绕包含新材料产业链的19个产业链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努力实现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快创新技术供给。支持聚焦新材料领域关键技术和短板弱项开展技术攻关,仅2022年就立项支持“增材制造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专项项目”等新材料领域技术研发项目27个,立项支持“低成本铜及铜合金增材制造技术”等新材料产业“揭榜挂帅”制技术攻关项目4个,共安排科技资金1600余万元。4月,我局又发布了《关于征集2023年度秦创原建设两链融合重大专项项目的通知》,继续支持围绕航空航天、集成电路和增材制造等产业领域开展新材料技术攻关。二是强化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重点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围绕新材料产业细分领域组建产学研开放创新平台。仅2022年就认定西安市高分子软物质等6个新材料领域重点实验室,组建完成西安市稀有金属新材料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认定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组建西安市陶瓷基复合材料和西安市航空特种金属材料两个创新联合体。三是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联合市委制定《西安市壮大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实施意见》,通过建立技术转移人才职业化培训体系、完善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制度等渠道建设高素质技术转移人才队伍。依托国际科研人才和团队引育工程专项,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牵头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及应用开发,仅2022年就安排科技资金400万元,引进10个新材料领域海外高层次人才。

关于“加快重点领域的抢先布局”建议

在抢先布局方面,由市科技局李志军局长担任增材制造产业链“链长”,成立增材制造产业链工作专班,负责统筹做好产业链指导、协调、服务等工作。“链长”制实施以来,编制完成了西安市增材制造产业链创新资源地图和创新资源图谱,先后印发《增材制造产业链提升方案》《西安市增材制造产业壮大提升计划(2023—2025年)》等指导性文件,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当前,在西安市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目标的引领下,我市增材制造产业走上了快速发展通道,产业链集聚关联企业已突破60余家,形成了领先的区域发展优势和集群优势,2022年,全市增材制造产业实现营收50.87亿元,增速达到44%。

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报告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指示要求,狠抓科技政策落地,积极培育创新主体,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营造科技创新良好生态,努力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高速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

2023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