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第562号提案的复函

类别:B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
签发人:楼文晓
市科函〔2022〕105号

任远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孵化器的发展和支持力度 增强对区域经济创新力量的建议》提案收悉,我们经过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西安市双创载体发展现状

2015年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以来,西安市高度重视、认真落实、扎实推进,从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平台载体建设、营商环境建设、创新环境建设及进双链融合等方面,持续发力,双创环境越来越优,氛围日益浓厚。截至目前,全市拥有顶尖科技人才、高端领军人才为代表的各类人才344万,全市市场主体243.34万户,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555家,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到6个,市级以上载体总数达到300家。

从类型及层级结构来看,263家市级以上载体中,众创空间22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87家(部分载体同时认定了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中,国家备案众创空间67家,省级众创空间159家,市级众创空间119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中,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5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3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1家,半数以上的市级载体获得了省级或国家级认定。2021年, 18家市级众创空间晋档为省级、国家级,4家市级众创空间转型升级为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以上数据说明,经过近几年发展,我市载体的孵化服务能力和孵化成果总体较好。

从运营主体和企业性质看,运营主体为高校、科研院所的载体有54家,占比约为20%,国有主体或国有参股主体运营的载体有92家,占比约为34%,剩余117家为民营性质。民营主体占我市双创载体的相对多数,表明西安市双创载体行业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活跃度。与其他副省级城市横向对比,2021年末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共有备案国家级众创空间和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分布为743家和338家,西安市分别有78家和25家,总数位居第四,已经逐步迈入副省级城市双创载体建设的“第一方阵”。

二、今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是建立创新创业全链条服务体系,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园区”孵化生态。全市市级以上众创载体总数达到300家,入孵企业4万余家。1至6月份,各类孵化载体内新增创业企业近3000家。

二是稳市场主体,多措并举加大对民营科技企业支持力度。落实房租减免政策,全市各类众创载体为在孵企业减免房租5198.47万元,惠及企业1846家。兑现2021年高企奖补资金2.7亿元。科技金融服务企业305家次,贷款额13.2亿元,有效降低初创企业运营成本。

三是建设专业队伍,带动创业服务升级。依托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开展2期众创载体从业员资格培训,组织区县、开发区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规上企业研发奖补等政策培训36场,参训企业达到2000余家,有效助力创业就业。

四是持续打造“科创西安”城市品牌,拓展就业空间,优化创新创业氛围。征集“科创西安”主体活动65个,备案系列活动42个,涵盖龙头企业、高校院所、各类众创载体多个维度,挖掘出一批优质项目团队和创业企业,着力把创新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促进更多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三、加快我市双创载体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措施

当前,全省聚力在“秦创原”建设中提出的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三大目标,打造市场化、共享式、开放型、综合性科技创新大平台,这也正是新时期众创载体生存发展的新理念、新路径和新目标。

一是根据区域产业特色部署相应孵化载体。区县政府可以鼓励各区县出台自己的双创领域支持政策,鼓励结合区内产业特色,布局垂直细分领域专业级孵化载体,实行一区一策支持政策,围绕自身产业特色,出台相关的支持政策。差异化发展的同时,更有利于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吸引优质的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推动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挖掘培育优质项目。好项目是众创载体安身立命之本。要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提高项目挖掘培育水平,建立优质项目发掘遴选机制。加强载体与高校的良性互动,从源头挖掘优质项目,“唯有源头活水来”。要做好全流程培育工作,探索集孵化、转化、产业化于一体的立体联动孵化模式,加强载体与驻市高校院所的合作对接,探索飞地、异地等模式,实现空间、政策、服务、产业等共建共享。

三是围绕区域内产业链龙头企业布局创新链。政府可通过政策手段,鼓励龙头企业利用产业链优势资源,积极开展产业链垂直孵化服务,借助CVC模式、内部创业等模式培育高成长企业,壮大产业资源,鼓励国有研究院所创建专业孵化器,释放优势人才、设备和技术资源,推进技术转移、成果转化;调动西安市内科研院所及龙头企业与孵化载体开展合作,针对孵化载体入驻企业的主要技术方向,有针对的开展技术成果对接及市场资源对接。一方面帮助入孵企业开展市场资源方面的拓展,一方面切实推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总体进程,有效解决西安市科技成果外溢和本地资金内循环问题。

四是构建金融创新体系。探索构建金融支持高水平科技创新体系,积极筹建一只天使投资基金,专注投资初创期硬科技企业。联合银行、担保机构、征信机构、投资机构,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企业精准评价、高效决策,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针对一些高成长性的初创企业制定“一企一策”种子轮支持政策,将产业链上的高成长性初创企业留在本地,通过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奖补等全链条的政策支持,扶持这部分企业在本地发展壮大。在现行政策中,载体帮助入孵企业实现融资达到一定规模可给予众创载体一定额度的奖励支持,有效调动和促进了孵化器自身的积极性和服务创新能力。

五是围绕主导产业引进建设专业型孵化器。围绕发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培育和引进各类孵化器,鼓励探索政府、企业、高校多方参与、形式多样的孵化器运作模式,创新完善孵化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各类孵化器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孵化能力,着力培育一批又一批“专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力支持双创平台建设,加强物理空间、扶持政策、金融服务、法律咨询、知识产权保护等各类保障,进一步优化科创型企业培育、成长、壮大的全链条服务。推动龙头骨干企业、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发展,实现从产业领域、培育方向、服务内容、技术支撑和运营模式高度专业化,高效配置和集成各类科技创新要素,进一步培育科技型企业,推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出台具体政策,支持专业型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

六是注重双创从业人员培养。注重众创载体核心运营队伍建设。众创载体的内涵说到底是一种创业服务,运营团队是核心资源和重要的软实力。从业人员的眼界和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载体、项目的发展前景。载体应注重核心队伍建设,引进、培育一批具备技术、资金、市场等多维度知识和能力素养的复合型人才。行政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也应针对载体从业人员广泛开展产业招商、政策解读、技术经理人、从业资格认定等相关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服务能力;同时将双创从业人员纳入市级人才认定序列,享受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相关政策,从根本上促进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培养、留住一批服务本地的专业化双创服务队伍,进一步推动西安市双创行业迈向专业化水平。

七是持续输出创新模式。高新区嘉会坊近六年的实践探索,打造了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建设以创新创业作为核心内容,以文创与商业作为配套辅助的创新街区示例,探索出了“人才聚集-产业发展-城市更新”的初步模式,支持嘉会坊继续优化业态分布,打造城市场景经济和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地,在运营方面强化自造血功能,提升街区运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同时,突破行政区划,着重围绕业态扩展、人流扩展、空间扩展和要素扩展和多元要素融合、提升区域活力、扩大城市交往互动的能力、培育活力城市的发展模式在全市输出,在全市打造一批真正有温度、高质量双创聚集区。

以上是对贵单位本次建议的回复,感谢您对科技工作和财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恳请以后多提宝贵意见。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

2022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