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第462号提案的复函

类别:B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
市科函〔2021〕48号​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关于

对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第462号提案的复函

赵玉坤委员(西安职业技术学院财经金融系主任):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在中小学校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局高度重视提案办理工作,3月下旬收到提案后,安排有关处室就提案中涉及的事项和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认为您对“人工智能+教育”融合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分析准确客观,提出的建议合力可行,我局在加快西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试验区建设工作中,进行了充分吸纳。4月中下旬,我局将提案答复函起草完成后,多次与您进行了电话沟通,真诚征求意见建议并对复函进行了完善,直到您百分百满意。

一、西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试验区建设情况

在全国布局建设试验区,开展人工智能先行先试是科技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占据第四次科技革命战略制高点的重大举措。我们抢抓机遇,从2019年就主动谋划推进试验区的申报工作,并赴科技部参加专家组评审答辩,市政府主要领导还专程带

队赴科技部作了汇报。2020年3月9日,科技部正式批复支持西安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赋予西安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加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任务。2020年4月9日市委市政府举行了试验区启动建设大会,人工智能试验区成为我市又一块“国字号”招牌。为此,我们迅速启动了试验区建设,发布了《西安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行动方案(2020—2023)》,初步绘制了试验区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体系。一是开展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攻关。与华为、科大迅飞等龙头企业及西交大、西电等高校院所对接建立新型产业服务和研发机构;支持驻市高校院所积极承担国家重大课题,开展人工智能基础前沿技术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二是加强人工智能开放共享平台建设。在试验区启动建设大会上为“视觉信息处理与应用”、“普惠AI”等6个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授牌。依托高水平创新平台,在机器学习、图像识别等领域形成了诸多具有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三是加大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链项目布局。2020年,面向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和市场主体重大需求布局了一批人工智能特色产业链项目,最终支持32个项目,共计960万元。

2.拓展人工智能融合发展应用示范。在智能制造方面。联合海尔数字科技、西电集团等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为20余户装备制造企业开展免费智能制造诊断服务,联合华为重点建设华为智能网联车示范基地项目,打造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在智慧文旅方面。成功创建国家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曲江新区使用人工智能手段对旅游景区进行全面升级,浐灞生态区建成国际领先的水陆空全方位的三维立体交叉演出场景。在商贸物流方面。浐灞生态区通过5G、大数据、物联网以及VR、AR等技术,加快西安国际会展中心智能化设施及智慧会展系统建设。在智慧全运会方面。西安奥体中心设计安装了6大智能化系统、62个子系统,广泛服务于赛事举办、群众观赛、场馆运营、赛场周边环境的美化等。在智慧社会方面。促成市属3所高校与阿里云合作共建“阿里云大数据应用学院”;与腾讯合作开展微信社区医疗移动支付改造工程,建成“全国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示范基地”;支持天和防务开展智能路灯项目建设,研制智能哨兵智慧路灯联防联控系统,助力西安“智能城市”建设。

3.创新人工智能人才引培机制。借助华为、腾讯等项目引入包括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领域在内的海内外高端人才2000余人;编制发布《2020年度西安市“6561”现代产业急需紧缺岗位人才需求目录》,为人工智能企业准确掌握行业实际需求提供依据。持续改进高精尖缺人才评价机制,发布全新《西安市高层次人才分级分类确认实施细则》《西安市高层次人才分级分类目录》,确认引进培育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等方面高层次人才40余人。面向全市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创新教育,构建人工智能教育生态体系。

4.营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生态。一是积极开展人工智能社会实验。根据科技部要求,我市提出“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智能无人系统与安全社会实验”和“人工智能+文化旅游社会实验”3个社会实验选题,探索智能时代政府治理的新方法、新手段。二是完善人工智能产业孵化培育体系。发挥亚马逊联合创新中心、腾讯众创空间、华为云联合发展中心等创新创业平台作用,对我市大中小型人工智能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孵化培育。2020年,我市共培育人工智能相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8户,占全省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以上。三是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组织政务系统上“云”,实现了18个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271项事项接入西安政务服务网并实现统一身份登陆认证。加快5G通信网络建设,提前完成全年9000个5G基站建设任务,基本实现核心城区和重点区域5G信号连片覆盖。

目前,全市已拥有人工智能相关国家级研发平台11个、省部级平台33个、“西安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6个;布局了一批人工智能特色产业链项目,争取并统筹安排中省市科研资金1亿多元;西咸新区、高新区等纷纷出台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政策文件,举办各类人工智能活动近100场,并聚集了一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

从产业布局来看,西安市人工智能产业呈现出以西安高新区为核心,以西安经开区、航天基地、西咸新区为承载的“一核三区”空间格局。其他区县、开发区也积极推进各自特色产业和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加快建设特色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区。从产业规模来看,经统计测算,2020年我市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总营收196.03亿元,增速21.4%,集聚了阿里巴巴、京东、华为、科大讯飞、商汤、寒武纪等龙头企业,人工智能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二、推进“人工智能+教育”融合发展情况

2019年,教育部决定将西安等5个城市作为第一批试点落地城市,开展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目前,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已成立“人工智能实验班”、西安已开设人工智能课程的高校包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内共有12所,人工智能教育受众数量庞大。《西安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实行动方案》中,鼓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本地高校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推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灵人工智能科学实验班”培养模式。围绕企业和市场对人工智能人才需求,突出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培养。鼓励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开展人工智能知识普及教育。

1.构建人工智能教育培养体系。一是2020年8月18日-20日,我市举办了西安市人工智能教育教师培训,参训教师120余人。培训内容涉及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计算思维培养、教师编程实践等。二是2020年10月30日-11月4日,我市举办西安市教师队伍建设项目——2020年西安市人工智能教育教师培训,参训教师300余人。培训内容设置专家讲座、实践经验分享、人工智能课程观摩、学科融合课程观摩等环节,并组织参训教师亲手设计、搭建、编程制作智能交通灯的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亲身体验人工智能实现过程,使教师从根本上理解人工智能技术原理。

2.建立人工智能教育系统化课程体系。一是我局积极促成市属3所高校与阿里巴巴(阿里云)、慧科集团合作共建“阿里云大数据应用学院”,并每年投入600万元予以支持发展,每年将为西安市培养近1000名大数据人才,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大数据学院首批学生已被实习单位预定一空。二是西安文理学院开设了机器人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工业机器人设备的运行、维护、编程调试、模块级开发、集成设计及技术服务等基本能力,专业主要培养方向为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和人工智能两个方向。三是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先进制造业,培养掌握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基本知识,具备工业机器人系统应用能力,从事工业机器人及工作站系统的安装与调试、维护与维修、技术与生产管理、服务与营销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建立人工智能科创实验室。一是面向全市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创新教育,以提升全市中小学生人工智能素养为目标。从课程建设、平台建设、环境创设、教学和教师培养这四个方面,创建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校,构建人工智能教育生态体系,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创新之路。二是通过对人工智能创新教育的前瞻性布局,引进了中央电教馆与科大讯飞联合开发的中小学人工智能创新教学体系,并落地实施。西安市目前有1所中学4所小学申报成为中央电教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西安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行动方案》有关任务要求,不断深化“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场景建设。一是依托重点高校打造智能教育示范点,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二是加大人工智能创新应用通识性培训,提高教师讲授人工智能普适课程的能力。三是深入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由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联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确立人工智能教育涉及的数据治理、算法责任、技术路径等方面的科学规范与技术标准,为未来的人工智能教育理论研究树立基本的道德和伦理准则,引导人工智能技术的良性发展。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

2021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