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80号提案的复函

类别:B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
市科函〔2020〕91号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关于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80号提案的复函

赵晨威委员:

您出的“关于加强西安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安全打造科技强市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及人工智能的重要性与人工智能的发展路径,为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新时代指明方向。这次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西考察时又再次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推进5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建投资,推动经济发展迈出高质量步伐”。人工智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9年8月,科技部制定并发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依托地方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示范、政策试验和社会实验,在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方面先行先试、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有序开展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我市去年也积极进行了申报。今年3月9日,科技部正式致函省政府,支持西安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这是继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杭州、合肥、德清之后的新一批试验区。西安这次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标志着我市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上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这既是对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的认可,又是我市拓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先行先试、建设智慧城市的极好机会,更是我市抓好“十项重点工作”,大力发展“三个经济”,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的又一块“国字号”招牌,必将赋予西安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以全新动能。

目前国家对每个试验区任务侧重点各有不同,对我市的总体要求是:“发挥人工智能对西安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有力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具体要求有四点:一是强化基础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二是积极拓展应用场景;三是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和培训机制,四是完善企业孵化培育体系。

基于国家批复西安建设试验区的相关要求,我市将在国家、陕西省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按照“构建创新体系、促进产业集聚、拓展应用示范、加强人才引培、营造发展生态”的总体思路,系统化部署、分阶段实施,突出自主创新、优化产业布局、强化场景应用、完善体制机制,发挥西安特色优势,促进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为“一带一路”倡议、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创新型省份、创新型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一)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体系。重点是支持鼓励高校、院所和企业联合建设一批人工智能高水平开放创新平台、人工智能新型研发机构,组织创新共同体,紧盯世界人工智能领域发展前沿,积极承担国家重大课题,开展人工智能基础前沿技术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在智能感知处理、智能制造、可视交互算法、可重构计算技术、无人驾驶等领域实现突破,促进成果产业化应用,形成覆盖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转化全过程的创新体系。

(二)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一方面,做强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围绕智能软件、智能硬件、智能机器人、智能运载工具、智能终端、智能安防等6个领域,加大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创新平台搭建、智能系统应用和解决方案等,重点推进华为、中软国际、中兴、美光、紫光国芯等人工智能重点项目建设。另一方面,优化人工智能产业空间布局,布局产业链中高端,打造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核心区、示范区和技术应用聚集区。将高新区打造成为产业发展核心区,重点发展智能传感器、智能芯片、高端智能软件和机器人、无人机等智能硬件;将西咸新区、经开区、航天基地、航空基地等打造成为产业发展示范区,西咸新区重点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经开区突出先进制造业,推进机器人、汽车、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应用;航空基地打造航空工业互联网平台,提高航空装备自动化水平;航天基地打造云平台、无人运载工具和航天装备制造业自动化水平;曲江新区、国际港务区、浐灞生态区推进各自特色产业和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建设技术应用聚集区。

(三)拓展人工智能融合发展应用示范。应用场景是大家对人工智能最直接、最感性的认识。就全市而言,我们重点在先进制造、文创旅游、商贸物流、军地两用、智慧全运会和教育、金融、医疗、新基建、社会治理等领域,搭建一批深度应用场景,形成一批有效的行业和领域解决方案。比如,建设数字化车间、浸入式文旅体验、智能化交通、智慧医院、十四运智能场馆、VR/AR赛事转播等,不断提高全市经济社会建设的智能化水平。

(四)创新人工智能人才引培机制。人才培养是西安有别于其他10个试验区建设的鲜明特色,也是我市试验区任务的重点和亮点。一方面,要发挥驻市高校优势,支持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开设人工智能专业,力争到2023年培养毕业生3万名以上。另一方面,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突出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支持校企合作共建人工智能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为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专业人才高地。

(五)营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生态。一是实施人工智能政策试验、社会实验,探索人工智能伦理法规建设、法治监管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建设,组建全市人工智能治理委员会,支持发展一批人工智能服务型机构。二是完善人工智能孵化服务体系,加强企业梯度培育,建立人工智能重点企业培育库,支持更多的人工智能企业上市。三是建立开放共享、统一多层的大数据平台,制定配套政策措施,有序推动数据开放共享,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各领域融合发展。

以上是对您本次建议的回复,感谢您对西安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恳请以后多提宝贵意见。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

2020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