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36号提案的复函

类别:B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
市科函〔2020〕85号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关于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36号提案的复函

市民盟:

收到贵单位关于《关于培育“瞪羚企业”孕育我市原创新兴产业发展的建议》的集体提案后,我局认真梳理了近年来我市科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成果,尤其是对“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等高成长企业的培育状况,并研究提出改进措施。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高成长科技企业总体培育情况

随着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不断深入,科技创新对全市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作用愈发显著,以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为代表的高成长科技企业,我局从人才集聚培育、技术创新供给、金融供给支撑、优化产业生态等方面增强扶持,构建瞪羚、独角兽企业分层级、分梯次、精准化培育机制,加大对拥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四新企业的投入力度,培育了一批具有较高国际影响力的本土瞪羚、独角兽企业,形成带动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支撑丝路科创中心和全球硬科技之都建设,促进西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我市现有科技型中小企业414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673家,瞪羚企业200余家,独角兽系列企业50家,科技引领西安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突显。

(一)瞪羚企业总体情况

近两年西安瞪羚企业数量大幅增长,共培育市级以上瞪羚企业200余家。2019年,瞪羚企业营收、净利润、实际纳税及科技活动投入总额约为为250亿元、20亿元、14亿元、56亿元,2016-2019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48.4%、72.4%、73.2%、46.3%。瞪羚企业研发创新活跃,积极参与推动行业发展,有7家瞪羚企业参与制定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累计31项,其中,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16项、行业标准14项。

(二)独角兽企业总体情况

截止2019年,西安独角兽系列企业共50家,其中独角兽企业1家,潜在独角兽企业10家,新增4家,独角兽培育企业39家,新增20家,潜在独角兽和独角兽培育企业数量实现倍增。独角兽系列企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8.8亿元、净利润4.53亿元、实际纳税1.43亿元,2016-2019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50.82%、147.2%、46.51%,均表现出较强的增长性。企业估值快速扩张,八成以上企业已实现盈利,部分企业已跻身行业头部企业序列。技术创新特点突出,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拥有国家、省、市三级研发平台27家,发明专利授权365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99项,外观设计专利153项,在申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专利共155项。

二、高成长科技企业培育主要措施

1.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为大力培育我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完成2022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200家以上的目标。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西安市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支持政策实施细则》《西安市打造内陆改革开放人才高地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及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等有关规定,对首次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给予20万元奖励,重新认定的给予5万元奖励。通过加大财政支持,鼓励更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更快地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2.瞪羚企业。为进一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型企业梯队健康快速发展,培育更多高速成长的瞪羚企业,今年,我局印发了《西安市瞪羚企业认定备案管理办法》。办法中主要从4个方面对认定的市级瞪羚企业进行支持:一是优先向市金融局推荐进入“西安市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库”。二是优先向创业投资机构及科技发展基金群子基金推荐。三是每年按程序向省科技厅推荐省级备案,对通过备案并享受奖补的企业,按照上年度企业自筹资金投入研发经费总额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四是入选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的瞪羚企业发展报告名录的,按照上年度企业自筹资金投入研发经费总额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

办法中关于瞪羚企业认定的经济指标为:上年度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上、连续4年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5%以上、成立时间不超过8年;或成立5年内总收入突破5亿元。市级瞪羚企业的经济指标认定标准较高主要考虑到:一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发展现代产业“6+5+6+1”体系,培育具有较高国际影响力的本土瞪羚、独角兽企业,支撑丝路科创中心和全球硬科技之都建设,促进西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是每年把更多发展前景好、成长速度快的优质企业向省科技厅推荐省级瞪羚企业备案。三是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推出新产品、提供新服务、拓展新市场、应用新技术、探索新模式、打造新业态,培育更多的高成长性企业,为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3.独角兽企业。为培育认定一批本土独角兽企业,我局出台了《西安市独角兽企业培育方案(2018—2021年)》《西安市独角兽企业培育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培育认定独角兽种子企业、独角兽成长企业、独角兽企业,形成独角兽企业培育梯队,建立培育数据库。2019年市科学技术局成功培育独角兽企业1家、潜在独角兽企业3家、独角兽培育企业7家。其中易点天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涵盖移动互联网领域和跨境电商服务贸易领域,2018年7月,北京长城战略咨询有限公司认定易点天下为中国独角兽企业,成为西安首家独角兽企业,也是陕西省唯一的“全国软件百强”企业。目前易点天下正在积极为港股上市做准备。

4.深化科技金融结合。一是持续完善政策体系建设。为充分调动各类金融机构参与科技金融业务的积极性,我市相继出台了《西安市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风险补偿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西安市科技金融融合业务补助实施办法》、《西安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集合信贷计划方案》、《西安市创业投资风险补偿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科技金融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重点向小微科技企业倾斜,增加了天使投资奖励和天使投资损失补偿,鼓励和引导早期天使投资,推动我市创业投资环境的健康发展。各区(县)、各开发区也针对各自实际,推出了系列相关政策,形成市、区(县)两级风险分担配套政策,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二是构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形成以西安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为核心,与银行、投资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担保公司及信托公司合作的业务服务体系,开展科技融资、投资服务,解决企业融资、政策资源利用、公共服务对接等信息不对称等难题。支持各区(县)、开发区配套建立分支机构,建立覆盖全市的科技金融联动工作服务体系。三是完善科技金融工作系统,丰富科技企业数据库,通过宣传推介、融资服务等方式,提高入库企业融资活跃度。打通与合作银行、融资担保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联接,及时发布融资产品,提高金融机构与入库科技企业对接效率。不断扩大合作机构规模设立政策性风险补偿基金,通过完善科技企业信贷风险分担机制,提高科技企业信贷坏账补偿力度,与银行、保险、担保、创投等机构建立“政银保担投”业务联动机制,构建高效的科技企业融资引导服务体系,调动各类金融机构开展科技金融融合工作的积极性。引导银行机构设立科技支行、科技信贷事业部、科技金融中心,推动保险机构开展贷款履约保证保险、担保及再担保业务。目前科技金融合作机构已超过68家,包括28家银行、28家担保公司、8家保险公司、2家保险经纪和2家信托公司。四是积极创新金融信贷产品。在科技金融政策引导下,各合作银行不断完善现有无形资产质押融资产品,并积极推出针对科技企业的创新信贷产品,有效满足了科技企业不同的融资需求,如建设银行的“高新贷”、浦发银行的“微小宝”、北京银行的“智权贷”等众多针对科技中小企业的创新产品,产品创新力度强、种类多,有效满足了中小科技企业不同的融资需求。

截至2019年底,科技金融已累计服务企业超过6100家次,获得合作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等融资企业近3300家次,融资总金额累计近400亿元,其中涉及无形资产质押贷款企业2857家次,贷款金额164.58亿元。原种子基金累计投资项目31个,其中直投项目27个,子基金项目4支,累计投资额12850万元。科技发展基金群通过投资“子基金+项目直投”的方式累计投资市场化子基金8支,支持重点企业项目294个,带动本地产业总投资305.82亿元,带动本地税收6.74亿元,带动本地就业10371人,投资于西安市本地项目数量占比达73.13%。

三、高成长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服务市场化供给不足。科技型中小企业很大一部分由于规模小,难以依靠自身力量建立企业研发中心、购买检测设备,迫切需要服务于科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行业公共技术研发平台、行业检验检测平台,解决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或创新成本较高的问题。但目前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科技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专业化服务平台数量较少,同时也缺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购买技术咨询、科技成果、检验检测等第三方科技服务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2.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挖潜培育和申报工作服务支撑不足。一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服务有待加强。据统计,47.62%的企业认为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程序复杂,19.05%的企业认为申报成本较高。以上由于企业成立时间短、规模小,无法承担过多人力、资金成本,亟需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服务方面的支持。二是缺乏潜力企业培育政策。苏州工业园、天津经开区等主要国家级经开区均建立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并对入库企业进行培育支持,对挖掘潜力企业,储备认定企业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另外,市统计局的数据库缺乏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专项统计以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相关的专业统计,不足以对挖潜培育工作形成有力支撑。

3.企业间关联性低,没有形成产业链。行业间、企业间普遍缺少关联度,企业多以孤立发展和单点创新为主,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可以带动上下游产品的产业链。产业发展的不聚焦,导致优质资源难以集聚和有效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4.创新需求侧政策供给不够充分。瞪羚企业从初创期向成长期过渡时,其创新与传统技术、产品、生产和运营模式相比尚不具备成本优势,拉动最终用户消费能力,培育拓展相关消费市场显得尤为重要。但从现已出台瞪羚政策看,在促进企业创新方面,大多着眼于技术推动和创新环境建设两个方面,但真正作用于创新需求方面的政策偏少,如市场调研、产品营销、产业研究等方面的共同支持比较缺乏,对瞪羚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定需求,以及不同形式的创新政策组合不够充分,政策组合对创新需求侧的拉动效应尚未形成。

5.企业高端研发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据统计,68%的企业反映人才招引面临瓶颈,高端研发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招聘难问题较为严重。人才扶持政策力度不强、精准性不够。缺乏系统性、针对性、明确性的人才引进政策与细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人才的引进。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完善培育机制与流程。一是完善企业培育工作的保障措施,明确工作流程,强化组织领导,设立主管部门及负责具体工作的专管小组或专员,对企业挖掘、企业申报、企业对接、政策解释、活动组织、进度把控、政策兑现等重点工作负责。针对入围企业发展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分析相关政策举措,并对政策落实及企业培育发展情况,适时开展督查通报。二是完善企业培育政策评价标准,推动高成长企业“脱虚向实”。修改修订现有梯度培育政策中与瞪羚企业成长路径及典型特征不契合的相关培育标准,统一企业遴选和政策培育的标准,适当弱化营业收入等硬性指标。三是精简政策申报审批流程,提升企业培育精准化落地效率。提高相关培育政策落地兑现速度。同时,建立西安市瞪羚企业培育库,实现培育精准化服务。

2.加大研发型企业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探索科技创新新方向、新模式。一是加大未来产业的布局和扶持工作。瞄准世界前沿技术、产业,出台专项扶持计划,对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航空航天等未来前景好,技术性强的产业进行前瞻性布局,加大研发补贴和宣传推广力度,鼓励企业研发攻关,积极探索,打造特色技术研发创新平台,推动技术成熟,提前抢占市场。二是加强产学研联动合作。借助西安本地高校优势和人才优势,鼓励高学历人才创新创业发展;将瞪羚、独角兽系列企业与科研院所、企业创新研究机构深度结合,建立一体化产学研联动平台,加强协同创新能力。三是加强军民融合领域技术合作。立足西安本地军民融合特色产业群,拓展军民融合高新技术领域的企业合作,推动军用技术成果转民用技术的发展;鼓励企业承接军工装备制造工作,对承担国家级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类军工业务单位进行研发补贴和政策优惠;组建军民融合产业技术联盟,建立军民融合产业集聚化专业化产业园区,引领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3.加强人才建设和人才服务,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一是加快人才开发工作。建立专项人才培养目录,根据企业需求特点,做好高校光电、航天技术和互联网信息等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采取企业定向培养和委托培养并行的方式,定向培育优秀储备人才;强化企业培训工程,引入第三方咨询机构,对企业高级管理人才进行专项培训,针对性设计培训内容;鼓励优秀人才借助个人知识技术和企业资源优势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对创业者进行税收减免和政策补贴,塑造敢于创业、积极创业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强高端人才的引进工作。严格落实《西安市打造内陆改革开放人才高地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及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建设三类平台、实施两项工程、健全一个体系”为总抓手,即建设校地对接、成果转化、人才发展三类平台,实施西安英才梯次引育、创新主体培育两项工程,健全完善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加快引进集聚经济社会发展最紧缺、最关键、最有效的高端人才和创新要素,努力形成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动局面。

4.加强企业资源链接,做好企业营销推广。一是建立资源服务平台。建立上下游企业、企业与政府间信息共享机制,依托资源服务平台完成企业、资本市场、创新资源链接工作。加强政策宣讲服务,确保政策资讯、活动资讯等及时、准确传达到企业,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解决筛选、对接专业化服务机构难的问题。二是加强瞪羚、独角兽企业对外交流合作与宣传推广。为独角兽企业提供参加国内外交流合作的机会,鼓励本地瞪羚、独角兽企业承办高新技术展会、高端知识论坛等“科创西安”系列活动,并对相关企业给予一定补贴;为企业搭建完善的宣传推广平台,鼓励企业通过社交媒体、互联网平台、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企业宣传和推广,扩大企业品牌和技术影响力。

5.加强科技金融扶持力度,引导投资市场产业化运营。一是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平台建设,多渠道拓宽债权融资。引进优秀投资机构,通过投资机构—企业—政府等模式建立良性金融资本集聚平台,鼓励其为瞪羚、独角兽系列企业提供股权融资和资金支持。建立本地区独角兽企业股权培育基金,构建涵盖天使投资基金、VC 基金、PE 基金等多层次基金培育体系;推动银行为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利息补贴等优惠性政策;打通瞪羚、独角兽系列企业第三方金融机构融资渠道。二是推进各类金融要素交易平台建设。统筹优化各类要素交易场所的区域和行业布局,重点推进优势主导产业及金融资产、大数据等交易市场,依托高新区建立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为各类资产交易及相关产品的登记、托管、交易、融资、结算等提供专业化全程服务。三是提升对瞪羚、独角兽系列企业上市辅导的质量和针对性。借助深交所和上交所企业服务基地落地高新区机遇,合作开展政策解读、合规培训、上市前咨询事项、走访交易所学习、走进国内同行业上市公司等活动,并通过深交所、上交所加快落实企业上市快速通道,鼓励优秀企业上市,为本地优质高成长企业赋能。

6.建立高成长企业大数据平台。依托西安市科技局社群服务平台、高新区创新创业大数据平台,建立并完善瞪羚、独角兽系列企业信息数据子平台。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企业融资信息,做好企业动态监控,为分析经济运行状况提供支撑。

以上是对您本次建议的回复,感谢您对科技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恳请以后多提宝贵意见。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

2020年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