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对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256号建议的复函

类别:A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
市科函〔2023〕81号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

关于对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256号建议的复函

李宏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各类创新资源平台联动互促激发我市协同创新强大势能”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的宝贵建议!我局高度重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收到建议后即安排有关处室就相关事项进行了认真梳理和细致研究,认为您对科技计划项目、新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及联动互促等工作的分析准确客观,提出的建议对我们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局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吸纳。

一、关于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科学高效编制我市科技计划项目指南。

科技计划体系是科技管理部门高效统筹配置科技资源,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政策一体化配置的重要抓手。正如您提到的,科学设置科技计划体系,精准编制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事关科技研发创新的方向和指引,直接影响着未来3—5年内全市创新资源配置、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大局。

市科技局高度重视科技计划体系建设工作。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国家关于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科技项目分类管理等一系列新改革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不断加大对科技计划体系和项目组织管理方式的优化,持续用改革的动力激发创新的活力。目前全市已构建起创新能力强基、创新能力支撑、科技平台和人才支撑、创新环境建设和重大科技创新与秦创原创新专项5大计划,其中设置若干创新工程和项目,建立起了西安科技计划体系的“四梁八柱”。

在此体系框架下,我们每年都会在深入调研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组织开展项目申报指南编制工作,并充分征求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高校院所等市场主体意见建议,对指南不断打磨完善,提升针对性和有效性。以2023年指南为例,累计通过召开座谈会、组织专家审核、网站公开征求等方式征求意见建议30多条,其中涉企意见近半,均进行了认真研究吸纳。同时,我们还结合征求意见建议情况,对配套的项目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文件进行了修订,一体化推进项目管理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您的建议,在今后的项目申报指南编制过程中,更加注重倾听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及广大中小企业的意见,链通企业技术需求与政府研发导向,进一步探索揭榜挂帅、拨改投、科研经费包干制等新的项目组织管理和经费管理方式,不断提高科技计划项目引领性。

二、关于加快对创新联合体、共性研发平台等新型创新平台的建设布局,强化其与各类重点实验室的联动互促效应。

近年来,全市科技工作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引领,聚焦双链融合和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加快秦创原三器示范平台和新型创新平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秦创原三器示范平台101个,市级创新联合体31个、共性技术研发平台11个,新型研发机构16个,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36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99个。我市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进入国家战略布局,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算力全国第2,西工大大学科技园成功入选全国首批10家未来产业科技园,空天动力研究院成为陕西省实验室。

同时,我们加快推进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2022年,组织开展产学研金协同创新活动138场,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项目574个。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5年保持高速增长,达到2881亿元,居副省级城市第1。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您的高质量建议,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五环科创坐标体系,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一是抓基础研究。省市协同推进“双中心”和秦创原建设,加快推进丝路科学城、长安大学城、西部创新港建设,整合科教、产业、人才和资金资源,举全市之力建好“双中心”。积极参与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支持驻市陕西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支持高校院所、龙头骨干企业参与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和重组,加强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与新型研发平台的资源贯通和联动创新,不断提升应用基础研究能力。

二是抓技术攻关。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联合行业上下游及高校院所等,聚焦卡脖子问题和产业链短板需求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建设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创新联合体、新型研发机构、制造业创新中心和秦创原“三器平台”,构建多元企业孵化体系。 加快推进科技企业“升规”,不断扩大科技型规上工业企业规模数量。

三是抓成果转化。深化 “一院一所一校”改革,支持西工大未来产业科技园加快建设,全年促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600项以上。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十条措施,支持秦创原总窗口建设,支持团队变企业、样品变产品、“楼上企业”变“地上企业”,构建全生命周期转化体系。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3000亿元。

四是抓科技金融。加大信贷支持,建设30个科技金融服务工作站、10个科技金融服务示范银行,推广技术交易信用贷,探索开展技术研发信用贷,对参与服务的合作担保机构给予风险分担,完善融资担保体系。优化政府引导基金合作机制,用好国家中小企业基金、西安创新投资基金等创投基金,支持投早投小投科技,投精投硬投创新。

五是抓人才支撑。推进“3+N”国家人才平台建设,实施“西安英才计划”,支持1000名高校院所科研人才服务企业,打造150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加强科技合作,设立“西安科创中心(深圳)飞地孵化器”“上海技术交易所一带一路(西安)分中心”,建设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离岸创新中心,提升城市科技创新生态国际影响力。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

2023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