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对市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第122号建议的复函

类别:B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
市科函〔2021〕21号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关于

对市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第 122 号建议的复函

刘振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种业资源在攻关卡脖子技术上给予支持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种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关系到国家的战略安全,其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粮食增减,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因此种业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保持国家对种业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对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种业相当于农业的“芯片”,是发达国家对我国农业最重要的封锁和制裁对象,根据《2019年中国种业发展报告》,2018年我国进口农作物种子7200余万公斤,出口额仅占进口额的44%,形势不容乐观。为此中央高瞻远瞩,在2020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把种业发展列为2021年八项重点工作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了种业工作的重要性,提出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造成种业目前的困境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前沿技术原始创新不足,部分重要种源一定程度上受制于人,种业创新体系机制亟待完善;另一方面种子基地标准化程度不高,基础薄弱;最为关键的是优质种源的研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较长的时间周期,企业还要面临奉献收益不确定的问题,这些都是困扰种业难以持续发展和保证质量的重要因素。

您在解决方案里提到了①建议大力推进种业科技自主创新,启动实施重点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选育一批优势特色品种,提升核心种源自给率;②建议充分发挥种业龙头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提高种业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推广应用水平;③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育种企业在资金、政策、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扶持力度。这些建议非常中肯务实,紧密结合了当前农业生产中育种的核心问题,在工作上很好的启发了我们,促使我们不断改进工作思路,如何在科技角度帮助相关科技企业和科研单位在卡脖子技术上实现突破,也是西安市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结合当前农业科技工作的开展情况,我局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提高育种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近年来我局结合西安市农产品特点,在新品种选育、引进、栽培等方面研究投入了一定规模的立项经费,主要通过农业技术研发项目积极鼓励支持科研机构、种子企业利用种质资源开展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者重大推广应用价值的优良品种,促进种业科技成果转化。

2017年到2020年共支持40余项育种技术研发项目,先后组织“优质、耐旱节水型小麦新品种选育及三省一高生产技术集成示范”、“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德育与推广”、“润丰756玉米新品种选育”、“小麦赤霉病生防菌剂的研发及应用推广”涉及粮作物品种选育、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等12项科研项目开展研究,选育出适合我市种植的粮食作物新品种8个,2020年组织实施育种产业相关农业技术研发项目18项,占当年总立项比例27%,这些项目的实施,为我市种业发展在科学技术上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上述成果离期望目标还有距离,根据您的建议,我局意识到这方面投入仍亟待提高, 2021年,我局将继续提高育种方面的研发立项比例,加强对种业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投入力度,尤其是和粮食育种相关的种子安全、生物育种、疫病防控、智能农机装备等研究方向,力求在育种技术的深度和广度上同时推进,深度是要突破传统方法,凸出抗病、增产、耐寒、耐旱等重要指标,偏重种质方面新技术;广度是要在繁育过程中加快水肥一体化和人工智能化相融合,偏重繁育方面新技术,两者结合更好的起到农产品的提质增效作用。

二、加强育种的科学化管理,稳定种质

近年来,我局结合西安地区特点,因地制宜,以农业科技示范、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园)项目为牵引,对成熟的农业育种技术,好的管理模式,利于大面积推广的方法推广应用,一方面尝试在育种、采摘、保存等生产环节进行科学化管理,对光照、养料等参数精准控制,稳定产品品质,向着工厂化农业的方向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充分借助互联网平台优势,拓展农产品育种产业链,涉及种植、采摘、储存、销售的“电商+合作社+市场”模式已初见成效,但成熟的工业化管理理念对于不同的农作物育种仍有差异,需要不断实践探索,这也是我们今后的工作方向。为了扎实推进此项工作,我局将充分发挥种业龙头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深入调研西安市范围内拥有较强育种水平的科技公司(如长丰、润丰、秦龙绿色种业等),依托农业科技创新园,达到集聚创新资源目的,并着力拓展技术创新、试验示范、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提高种业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推广应用水平。

三、强化农业科技服务,深入推行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

为贯彻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会议”精神,推进人才和技术下沉,完善选派激励政策,拓宽渠道,进一步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打造一支懂农业、懂科技、爱农村、爱农民的科技特派员队伍。目前我局正在逐步完善我市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一是加大对特派员的工作补助力度;二是不断壮大我市农业科技特派员队伍,每年逐步增加市级科技特派员人数,保证常年不少于200名特派员活跃在农业生产一线;三是优化特派员队伍结构,形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市属农业科技推广单位为主,基层乡土人才为辅的特派员队伍。四是加强特派员考核和管理,对服务成效不好、服务时间不够、服务热情不高的特派员第二年不再选聘。2021年,我局将继续依托农业科技创新园、农业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示范户,组织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技术推广、科技扶贫等服务活动。采用个人服务和团队服务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农业科技服务,个人服务主要由区县中级以上职称农技人员组成,选派215名同志为2021年西安市农业科技特派员。团队服务主要面向全市优势特色产业,组建粮食、猕猴桃、葡萄、蔬菜等10个产业技术服务团,充分发挥高校院所、省市科研机构农业科技资源,面向全市开展农业科技专题大培训,制定汇编特派员产业关键技术指导方案等。加强认定管理,培育认定一批群众公认、乐于助人、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农村科技示范户,组织开展科技下乡、科技扶贫、农业新技术新产品展示等工作,大力提升农业育种水平和能力。

四、在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上持续增加资金投入

近年来,我局在育种相关的科技项目上陆续投入资金已达300余万元,这些资金主要用于鼓励支持科研机构、种子企业利用种质资源开展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等工作。上述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一是种子科技企业对种子选育科研投入资金还不够,需要各级相关部门加大对种业创新项目的扶持力度。二是我市从事选育工作的科研人员数量不多,种业选育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加强。三是民营育种企业发展规模还不大,特别是粮食种业公司生产规模不大,西安市范围内目前规模化育种企业仅有20家左右,需要各级部门加大扶持力度,培育我市具有影响力的种业龙头企业。四是我国种子技术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占到40%左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优良种子带来的增产增收效益潜力也很大。这些都需要科研上的大量资金投入。

最后感谢您对我市农业科技工作的关心,我们将不断听取各方面宝贵意见,持续改进我们的工作。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

2021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