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对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46号建议的复函

类别:A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
市科函〔2020〕79号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关于

对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46号建议的复函

王午生代表:

近年来,市科技局聚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深化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加快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等一批创新高地脱颖而出,成为西安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高地。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关心参与和大力支持,在此,也对您的关注和贡献表示衷心感谢。

您在 2020年全市“两会”期间提出的《关于支持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建设的建议》已收悉,我局组织力量对近年来工作开展情况、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下一阶段计划安排等进行了详细梳理,现专题函复如下:

一、近年来市科技局支持碑林环大学产业带建设发展情况

2013年3月,市科技局会同碑林区人民政府共同出台了《推进碑林环大学创意产业带建设的若干措施》,2013年、2014年分别投入市级财政资金1000万元和1180万元,在产业带公共平台、小巨人企业培育、3D打印创新示范等方面给予了重点支持,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得到重点突破。

2014年7月,西安市获批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城市,市科技局将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纳入“一带一城四集群”建设重要组成,2015年、2016年分别支持3890万元和2842万余元,通过扶持腾讯众创空间建设,组织创新设计活动,统筹培育创新主体和促进成果转化,西安市在国家专家组2次综合评价中均获优秀等次。

2015年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在西安布局,2016年至2017年,市科技局采取直接投入的方式,安排市级财政科研资金4000万元,支持产业带内的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西安工程大学等高校,开展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创新探索,同时,年均安排近50万元专门用于环大学产业带范围内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包括西安交通大学在内的“一院一所一校”创改经验成功推广。

2018年至2019年,市科技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创新改革、市校共建举措、众创载体布局等决策部署,安排专题资金6950万元,支持产业带内的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西安理工大学等6所高校组织重大平台建设、人才管理改革和科技成果转化;累计安排财政资金4990万元,支持区内的34个众创空间加快完成“升级版”,圆满完成了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城市示范任务。

在实体平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我们也特别注重产业带人才服务创新运行体制和工作机制,每年的高校院所人才服务企业工程中,我们安排至少500万元资金支持超过700名产业带内的高校科研人员,赴百余家企业解决技术需求,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和成果就地转化;另如,我们还采取“一事一议”方式,投入市级资金2000万元,支持西北工业大学黄维院士团队建设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在柔性电子屏幕领域开展前沿创新探索;还有,我们会同相关市级部门综合施策发展五大创新创业经济,西北大学范代娣教授创办的陕西巨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可丽金”成为爱美女性的畅销货,从西北工业大学孵化出的“铂力特”持续快速成长,于2019年首批登录科创板,彰显了西安市“硬科技”实力。

二、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环节

1.围绕科技抓落实的手段相对丰富,综合运用城市规划、招商引资、国际合作等,政策叠加红利不足,市级部门间的横向联动和工作合力不够强。

2.产业带自主创新资源和手段相对不足,市场化配置资源能力较弱,区、校之间的整体联动规格有限,组织实施科技项目跟踪问效等措施不充分。

3.区内产业吸纳能力相对有限,与市内其他区域间的联动发展规划协调不足,市场性流动不活跃,潜在创新成果本地不能转、外地不愿转的现实矛盾比较突出。

4.区内重点高校自身发展物理空间相对受限,规划新校区、开辟新平台、布局新机构的意愿比较强烈,重大科技平台和重要科技人员外溢形势明显。

三、加强和改进产业带发展的有关举措

根据市委市政府新一轮工作安排,当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市科技局将重点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支持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建设与发展。

一是坚持政策牵引,强化顶层设计。根据全市十项重点工作部署,我们会同市委组织部研究起草了《西安市打造内陆改革开放人才高地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及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20—2022年)》,目前,《行动计划》已经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准,即将印发施行。《计划》将以“建设三类平台、实施两项工程、健全一个体系”为总抓手,建设校地对接、成果转化、人才发展三类平台,实施西安英才梯次引育、创新主体培育两项工程,健全完善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计划》特别强调,要依托碑林区环大学创新产业带,试点构建省、市、区(县)三级联动的全域融合格局,共享市校融合创新成果。今年以来,我们对近年来科技管理相关政策进行了废、改、立、并,创新平台建设、众创载体升级、重大项目实施等方面工作也接续展开,今后,也会将产业带为重点示范区域,加速政策落地落实。

二是聚焦创新需求,撬动资源优势。今年以来,我们持续深化统筹科技资源改革,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本地转化,从全市区县开发区中遴选出7个重点区域,建设市级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示范基地,其中,碑林区以“校地融合模式探索”示范建设方向入围,同时,区内的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也作为示范高校一并纳入政策支持,同时,还安排科研资金4000万元,支持2家高校开展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组织实施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项目。此外,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重点技术为依托,以实体机构为承载建设的陕西省膜分离技术研究院、谢赫特曼诺奖新材料研究院,入选首批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名单。目前,我们正积极对接科技部和省科技厅,在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超算中心等方面争取工作支持,为把西安建设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聚集更多“硬科技”资源。

三是统筹平台建设,优化创新服务。从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面,我们修订完善了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认定管理办法,起草制定了西安市离岸创新创业平台认定管理办法,将工作重点由重布局抓建设转向重服务抓升级,通过新增认定一批、组织考核一批、有序淘汰一批、重点储备一批等方式,围绕“6+5+6+1”产业发展需求优化创新创业平台布局。我们还修订更新了西安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管理办法,特别是针对产业带内高校科研机构聚集的实际,特别明确了要实行开发服务的建设任务,为相关单位在设计试验、检验检测、技术转移等方面提供综合性技术服务。关于您指出的“引进五百强企业和互联网百强企业落地方面,资金和政策难以满足企业需求”等困难,3月份,我们已提请市政府研究出台了《支持知名企业、高校院所设立研发基地若干政策》,对五百强企业等在西安投资建设研发基地的,根据总投资额,按比例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的财政资金支持,对投资总额特别巨大的(超过14亿元),一事一议给予专题支持。此外,我们还在区内重点高校支持建设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深化海内外科技交流、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

四是促进人才流动,释放智力支持。针对产业带内高校聚集、人才众多的实际,我们正联合碑林区政府、产业带管委会和相关高校,建设“产学研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实施“高校院所人才服务企业工程”,做大做强西安“校友经济”品牌影响。指导产业带内重点高校院所创新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技术经理人队伍,持续调动技术出让方、转让吸纳方等不同主体在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方面的积极性。我们还以“双链融合”为重点,以华为鲲鹏产业发展和陕汽集团创新发展需求为牵引,让更多的产业带内高校科研团队和行业科技企业与之对接,最大限度地推动科技、金融、产业、人才深度融合。今年,我们进一步丰富完善创业社群信息平台服务功能,出台组织实施“科创西安”系列活动专题措施,通过办好中国创新挑战赛(西安)等“以赛代评”主体和系列活动,进一步促成科研团队和技术需求精准对接,遴选一批优质项目最为培养对象,通过载体空间无偿使用、科技计划优先支持、创新管家特色服务等手段,迸发出1(创新创业)+1(成果转化)>2的强大动能。

感谢您对我市科技工作和产业带发展的大力支持!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

2020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