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科学技术局2018年度工作要点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大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和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特制定2018年科技工作要点。

2018年科技工作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中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紧紧围绕“聚焦‘三六九’,振兴大西安”奋斗目标,扎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打造“硬科技之都”,全面优化创新布局、推进体制改革、引导协同创新、强化知识产权强市战略、实施科技惠民计划,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大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持续推动“梦回长安—百万校友回归”系列活动,打造科技铁军队伍,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全方位保障科技创新,为“追赶超越”和大西安建设提供发展动力和重要支撑。

主要目标是:科技企业小巨人1720家,高新技术企业210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数量1400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404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5.35%;重点实验室130个、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科技企业孵化器275个;众创空间数量372个,面积共1460万平方米;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850亿元,专利申请量7万件;入网共享仪器设备达到12600台套;重点推进11个硬科技特色小镇建设。

一、全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工作。

(一)全面实施创新能力倍增计划。贯彻“五新”战略任务和加快补齐创新转化能力短板的工作要求,全面落实《中共西安市委办公厅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补短板实施创新能力倍增计划工作方案>的通知》(市办字(2017) 235号),大力实施创新能力倍增计划,以创新能力倍增为工作主线,持续推进和加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找准科技创新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进一步细化明确任务分工,夯实重点工作责任,对应工作任务制定出台工作措施,在整体推进的基础上,重点在小巨人科技企业培育和知识产权强市战略实施方面求突破,着力构建具有西安特色的创新驱动体系,打造“丝路科创中心”。

(二)加强科技计划组织管理改革。积极推进科技行政管理,从以“科技计划和项目管理”为主,向“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和抓服务”转变,着眼当前全市创新发展对科技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标准,调整优化全市科技计划体系,转变科技计划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和支持手段,更加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杠杆作用,进一步丰富和用活基金、股权投入、贷款贴息、政策增信、奖励补助等支持手段,规范和细化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流程,加强计划项目管理和绩效考评,落实管理报告和追踪问效制度。

(三)健全完善创新发展服务机制和体系。完善科技管理服务体系,加快西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西安硬科技服务中心以及基金管理机构建设,拓展提升科技大市场服务功能,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科技计划体系和管理流程,建立健全科技工作综合数据信息平台,加强科技计划组织管理队伍和体制机制建设,创新服务模式,支持第三方专业化服务机构开展科技咨询服务,全面提升科技服务水平。落实财政专项资金“零基”预算工作要求,理顺科技计划与预算执行时间安排,力争7月份启动2019年计划指南编制工作。积极对接国家科技部和省科技厅,在工作联动、政策出台和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加强中省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策划,争取中省创新政策和工作支持。

二、全力打造硬科技产业之都

(一)积极推进硬科技产业发展。制定“八路军”产业特色规划,完善产业布局,补齐发展短板,优化创新环境。健全扶持政策体系,重点整合落实现有扶持政策,出台专项激励政策,打造硬科技产业基地。实施硬科技产业化、硬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硬科技重大集成专项、硬科技小巨人百强企业等四大工程。依托各区县、开发区,在全市建设8-10个硬科技产业示范基地,提升产业集群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成立硬科技产业发展战略联盟,以产业链和创新链协同发展为途径,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形成创新经济集聚发展新格局。重点支持骨干企业牵头,集成高校院所及中小企业建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围绕产业重大技术需求,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推动产业持续发展。统筹设立1000亿元西安硬科技产业引导基金,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为推进硬科技产业发展提供多元化资金保障。

(二)打造和开展系列“硬科技”品牌活动。全力办好2018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及系列活动,持续扩大西安硬科技品牌的世界影响力,着力打造硬科技之都。以打造“西安+硬科技”城市品牌为核心,统筹社会资源办好西安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举办硬科技产业系列重大赛事活动,促进国际国内科技交流、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和项目落地,主要包括高层次对话论坛、产业博览会、科技人才推介、成果对接、资本对接等;深化政府、高校、院所以及各类专业机构的合作模式和工作机制,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进一步扩大西安硬科技品牌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三)大力实施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按照《西安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2017-2021年)》文件要求,壮大产业创新主体,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继续做好我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重点围绕硬科技“八路军”产业领域,培育发展一批快速成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瞪羚企业)和小巨人企业,支持其持续快速成长并挂牌上市,成为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动力。研究制定“科技小巨人企业认定及奖励办法”及“科技服务机构补助办法”等政策兑现性文件。支持区、县、开发区结合产业发展和规划布局,支持西户科技创新园省级高新区建设,完善科技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发展培育措施,优化区域创新创业环境,建设各类创新创业载体和服务支撑平台,实施重大创新项目。

(四)规划和推动一批硬科技特色小镇建设。协力打造西安交大西部创新港、西工大翱翔小镇、西电军民融合创新谷、中兴科创小镇、西咸新区硬科技小镇等11个具有国际水准的硬科技小镇。以特色小镇优势产业创新发展需求为导向,实施一批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引导细分领域的优势企业和国内外高端人才向小镇集聚,推动创新型企业向特色小镇聚集,支持特色小镇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引进和发展一批有影响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催生孵化一批充满活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形成小镇硬科技产业支撑体系。在特色小镇布局建设一批高层次的公共技术和服务平台,培育和聚集技术转移、知识产权、投融资、咨询、人力资源、财务、法律等方面的服务机构,聚集创新资源要素,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大力提升特色小镇创新创业服务能力。

(五)抓好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机构建设。继续做好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中心)和市级孵化器建设。按照硬科技“八路军”产业领域,全面掌握已有创新平台建设运营情况,提炼概念,整理思路;深入挖掘需求,重新配置资源,修订考核体系,完善管理办法,提升服务质量。

三、扎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一)着力完善“5552”成长格局。加快建设各类众创载体,支持西安交大、西北工大、西电科大、光机所等高校院所发挥资源优势,建设高水平、专业化众创载体和创新创业学院。支持各区县、开发区依托资源优势打造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创新创业载体,以高新区、曲江新区、碑林区、长安区、雁塔区等五区为主阵地,以校区、院区、园区、街区和厂区等五区联动为主要途径,大力建设众创空间聚集区和特色区,全面推进双创工作。支持高校院所、军工集团、龙头企业和国内外知名众创机构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提升创业服务能力,制定全市众创空间聚集区和特色区支持措施,组织开展认定、考核和奖补工作,做好众创载体数据统计和评测工作,加强载体建设服务督导工作。

(二)扎实推进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加强“双创”与产业的有机融合及对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撑,按照《西安市推进“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方案(2016—2018)》要求,完成试点科技创新任务目标。加强创业舆论宣传引导,大力弘扬创新创业文化,形成全社会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创业创新的浓厚氛围。探索开展创新创业券工作,推动科技服务需求方和供给方有效对接。广泛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培训,举办创业训练营、培训班、专题讲座等活动,提升企业、团队以及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完善“创业西安”社群平台功能,促进创业者与资本、载体及服务机构间信息对接交流。组织创新创业服务团队(专家、创业导师、优秀企业家、投资机构、服务机构等)走进众创载体、创新创业企业,进行一对一,手把手,面对面辅导,引导更广泛的社会资源支持创新创业。办好2018西安国际创业节、西安国际创业大赛和“创业西安行”等活动,提升西安创业创新知名度,着力打造“一带一路”创新创业之都。

(三)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组织评选表彰十佳科技企业家、十大创业杰出人物、十佳创新人物。紧紧围绕硬科技、创业西安行、梦回长安校友行等活动,加强科技创新舆论宣传,丰富崇尚创新、积极进取、宽容失败的城市精神内涵。办好创新西安、创业社群微信公众号、西安创业周刊、做好科普宣传工作。

四、扎实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

(一)开展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试点工作。落实西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工作方案,促进综合管理改革工作取得新进展,在陕西自贸区西安片区,构建专利、商标、版权集中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机构;培育国家和省级知识产权强区(县);大力发展西安知识产权服务业,围绕西安重点产业布局和硬科技“八路军”产业领域,加强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培育,引领企业创新发展,指导各开发区和产业基地,抓紧抓实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项目落地,提升全市区域产业创新能力;加强知识产权强企、优势企业、示范企业能力建设,实施科技企业小巨人优先提升工程,探索双创基地、孵化基地小微企业托管模式;推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知识产权贯标工作;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政策,修订《西安市专利资助办法》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意见》,指导区县和开发区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形成工作合力。

(二)提升知识产权运营服务能力建设。强化政策激励引导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现专利创造跨数量和质量共同提升;大力培育高价值核心专利,鼓励和支持创新主体加强关键前沿技术知识产权创造,建立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构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联合运营机制,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打造一批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和运营中心;扶持组建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和专利池构建;开展优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培育工程,打造一批支撑西安产业创新发展、为企业提供高价值服务的专业机构,促进西安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综合能力提升;进一步拓展创新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运营平台服务新模式,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吸引社会资本,组建多支知识产权运营转化子基金。探索开展高价值专利备案、评估工作以及重大经济活动(重大招商活动)知识产权评议。

(三)加快西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加快中国(西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筹建,按照国家局对知识保护中心建设的相关要求,积极借鉴先行城市的好的做法,扎实推进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场地建设、资金保障、人员培训、设备购置等工作,争取保护中心尽早发挥效能,建成集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于一体,审查确权、行政执法、维权援助、仲裁调解、司法衔接相联动的产业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体系。强化维权保护队伍建设,依法与工商、版权、公安等部门在知识产权领域开展联合执法工作,形成打击破坏市场秩序犯罪和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合力,提高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五、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一)推进创新型经济模式发展。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深化扩大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成果。建立围绕产业发展及民生服务的创新研发体系,依托高校院所、产业龙头企业和民生服务核心机构,构建以科学城、新型研究院、重点实验室为支撑的创新研发支撑系统。深入研究“大学+”“科研院所+”等新经济发展模式,引导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围绕西安企业需求参与产学研融合研发工作,构建支持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体系;建立校友回归服务组织,加大推进校友回归经济的工作力度;引导科研院所整体转制改企、转化平台建企运营等全面创新改革任务。

(二)提升技术转移综合服务水平。加快全市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引入国内外知名研发及转移服务机构,构建重点领域专业覆盖,研发、中试、产业化等环节配套的技术转移转化网络系统,加大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产业化的支持,开展技术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完善全市技术市场组织体系,织密认定登记机构布局,优化工作流程、细化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开发服务管理系统、加力数据分析应用,确保年度省市双考任务指标和千亿目标实现。

(三)全力做好科技招商引智工作。做实科技招商工作体系,出台有利于科技招商重点领域发展的政策措施,重点围绕硬科技“八路军”技术领域,组织开展科技招商工作。积极做好科技成果转化招商工作,引导资本和成果互联互通,贯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产业化之间的通道,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落实招才引智激励政策,完善人才创业专业服务。研究落实细化做好科技顾问服务,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和创新人才聚集区,扎实推进中科院科学园和大科学装置建设,为建设丝路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奠定基础。持续开展“百万大学生留西安就业创业”和“梦回长安——百万校友回归”活动,支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及创业,打造国家人才高地,鼓励高层次科技人才勇攀科技高峰,鼓励各类人才在我市开展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活动。

六、深化科技金融紧密结合

(一)促进科技金融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与区县、开发区科技金融联动,通过市级科技金融顶层设计,形成与区县、开发区科技金融政策、资金联动,共同推进区县、开发区各类双创中心、孵化器、产业园区科技金融业务开展。制定《西安市科技金融发展规划》,全面调研掌握西安科技金融发展现状,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工作目标,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科技金融创新发展,从发展定位与目标、重点领域与特色、配套政策与保障措施等方面,制订出创新性和突破性兼具、前瞻性与可操作性并存的全市科技金融发展规划,发挥科技金融服务大西安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以打造丝绸之路国际金融中心、金融创新中心和科技金融示范区为目标,实现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良性互动、产业升级与金融要素高效对接。

(二)完善科技企业金融服务体系。重点用好政策杠杆,用活基金引导,建好合作机制,服务科技企业和产业做大做强融资需求,实现科技金融总量大幅提升。探索“种子基金+科研院所+社会资本”联合科技创新创业投资模式,发挥西安科技创业种子投资等基金作用,通过联合西安高校院所、知名企业、创投机构、社会资本设立多形式投资模式,合理构建基金结构,进一步扩大基金规模,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和基金管理制度,支持各类双创中心、创新平台、孵化器、高校院所的创新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

(三)积极推进“知识产权+科技企业股权质押”信贷工作。逐步建立承担较高风险、较低收益的非对称收益风险机制,降低科技企业融资门槛及融资成本,继续保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在全国的领先地位。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科技企业股权质押信贷业务、集合信贷业务、启动科技贷款保证保险业务,今年不少于50家。鼓励合作金融机构针对科技企业开发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做到针对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科技企业的科技金融产品全覆盖。实现推荐科技金融贷款企业500家,实现科技金融贷款22亿元。

七、实施“科技+”惠民行动计划

(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提升科技对“三农”发展的引领和支撑,提高我市农业主导产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围绕西安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技术需求,组织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应用研发与技术攻关,形成一批农业技术成果,促进西安农业主导产业技术升级;围绕西安农业主导产业部署创新链,统筹衔接技术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等环节,推进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打造西安农业特色品牌,提升我市农产品市场价值和占有率。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水平,选聘市级农业科技特派员,培育市级农村科技示范户,组织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服务月活动,科技服务“三农”创新发展;加强科技脱贫攻坚工作,聚焦科技扶贫精准脱贫,组建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采取“1+N”的模式,实现全市142个贫困村的科技帮扶全覆盖;开展国家级、省市级农业“星创天地” 建设工作,支持农业科技服务机构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

(二)加强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围绕人口健康、生态环保、公共管理、减灾防灾、消防安全等社会民生重点领域,组织开展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难题,组织实施一批社会发展示范推广项目。落实好碑林环大学科技产业带、航空基地区域创新发展、富平-阎良产业合作园区和西户高新区建设等专项工作,探索先进成熟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应用实践模式。指导和办好各类科技会展活动,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周、科技之春宣传月、科博会、留交会、高交会等活动,争取一些高级别会议或专业学术会议在我市举办。

八、高标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一)突出抓好创新理论武装。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抓好中心组理论学习,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和议事规则,坚持党组抓基层党建工作常态化制度,强化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夯实从严管党治党政治责任。

(二)持续深化作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十种新表现”, 紧盯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隐形变异问题,加强监督检查,强化正风肃纪,坚决纠正“四风”,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对标西安铁军“八条具体标准”和二十条措施,不断补齐干部作风短板,促进干部作风转变,当好新时代“店小二”、争做“五星级”科技创新服务员,努力打造西安科技铁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贯彻落实三项机制,健全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视情组织轮岗交流、代职锻炼,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激励干部敢于担当、勇于作为,营造良好干事创业氛围和环境。

(三)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中省市纪委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进一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营造良好政治生态。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力支持、配合和保障驻局纪检组履行监督责任,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签字背书、廉政谈话、述职述廉等制度,切实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健全完善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深入开展纪律教育、警示教育,增强党员干部遵规守纪、廉洁自律意识。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加强日常监督检查,严格监督执纪问责,确保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和局党组、局长办公会各项决定的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