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科学技术局2011年度工作要点

“十二五”时期,是西安发挥优势、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时期。西安科技工作要贯彻落实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围绕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奋斗目标,坚持以科技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科技支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和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核心,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全面提高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继续发挥科技的引领作用,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加强科技管理创新,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环境,推进科技与经济融合,实现城市创新驱动跨越发展。

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引导工程,开展科技“12351”行动,即重点建设好西安科技资源大市场,开展千人创新行动和千人创业行动,组建三十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实施五十项重点统筹资源示范项目,支持建设百家新兴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到2015年,全市年度技术市场交易额突破300亿元,年均专利申请量达到15000件,力争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000亿元。

2011年科技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及重点任务是:实现年技术市场交易额70亿元,年专利申请15000件;扶持百名科技人才创业50项,推动100项共性技术成果和关键技术的转移;建设5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培育10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培育10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实施50项高新技术重大产业化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项目,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660亿元。

1.建设西安科技资源大市场,促进资源与产业融合发展。科技资源大市场是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今年全市科技工作的重点任务,要按照我市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的总体部署,加强部门合作,加快科技大市场建设进度,3月份,初步建成西安科技资源大市场,强化技术交易、设备共享、信息互通、咨询服务和政策落实等“科技一站式”服务,开展科技集市和技术成果交易等活动,力争年内大型仪器设备共享达到1500台套,注册企业和机构达到4000家。建立和完善科技资源市场机制和政策支撑体系,制定和落实交易共享奖励补贴及财税优惠政策,促进资源供需互通共享。大力培育和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转移机构、技术产权交易及投融资服务等科技服务机构发展,扶持和新建公共研发中心20家,采取政府采购服务的模式,按照其服务特点和贡献予以重点支持。

2.继续实施“双千人才”引导行动,为企业创新提供人才支撑。加强政府政策和资金引导,继续实施“千名科技人员创业行动”,加大青年科技人才创业项目实施力度,重点扶持百名归国留学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创业项目50项。继续实施“千名科技特派员企业创新行动”,以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和科技特派员行动为依托,支持百名高校院所科技人才,通过各种方式服务企业创新。加强产学研创新合作,推进骨干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工程技术中心,引导高校院所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围绕产业需求开展研发攻关,推动100项共性技术成果和关键技术的转移。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同培养企业创新人才,鼓励企业作为大学生实习基地。依托国家各类人才计划,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发展、重点工程和项目建设,加大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力度。

3.培育创新型企业和技术联盟,促进项目集团化、产业集群化发展。围绕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以创新型企业试点项目为引导,引导和支持10家行业骨干企业、转制科研院所创新发展,培育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充分发挥科技资源大市场政策服务功能,落实企业创新优惠政策措施,支持企业新产品和研发平台建设。在航空航天、电力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等领域,新组建3—5家由骨干企业牵头,中小企业和研究机构组成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产业合作配套,支持联盟组织参与行业准入认证,支持以联盟为主体承担中省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全面推进“两区两基地”和沣渭新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先行,依托各开发区、产业基地和区县工业园区,重点实施50项高新技术重大产业化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项目,促进我市航空、航天、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规模发展。

4.加强军民科技互动,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按照优化军地互动、促进资源共享、实现互利双赢的合作思路,继续支持兵器、船舶、电子等专业化军民技术融合产业园区项目建设。组织实施一批军民融合重点项目,支持军工技术向民用转移。协调解决非军企业准入问题,扩大非军企业先进技术产品和零部件采购,鼓励民用公司参与军工产品的研发生产。深化与总参测绘局战略合作关系,加强与航天基地协调联动,加快推进西安测绘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基地启动建设以及重大项目建设。探索市、区合力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有效机制,重点支持新城区等区县加快区级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园建设,依托区县统筹军工科技资源服务机构,协调建立军民技术融合需求信息发布机制,筹划建设一批重大军工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加速军工技术成果就地转化,培育行业骨干企业,加快新兴特色产业发展。

5.开展统筹城乡科技促进行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协调发展。统筹农业科技资源,培育农业科技示范园10个,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5个,农业科技示范村镇10个,培育科技示范户80户,以农业科技示范项目为纽带,探索新农合作社经营模式,大力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农业生产标准化、专业化发展。加强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农业信息化网络和农技110服务体系建设,以农业科技示范园、示范基地、农业科技特派员为抓手,推进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市区(县)科技会商工作机制,依托县域特色产业资源,确定支持县域发展的重大项目,实行市区县科技联动工作机制,提升一批特色产品技术含量,壮大一批县域企业经营规模,形成一批特色产业发展基地。

6.实施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围绕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大力实施知识产权创造工程,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和保护能力,力争年专利申请15000件。积极培育自主创新成果,着力推动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专利技术产业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特色优势产业形成和发展。围绕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创新型企业培育,支持一批企业和科研院所参与国际标准、国家行业标准、技术标准等制定,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标准。制定并实施《西安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建立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建设,建立社会化、网络化的知识产权执法和服务体系,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

7.开展科技金融合作创新,促进科技产业规模扩张。积极争取中省支持西安开展科技金融创新合作示范,重点在引导和促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及创业投资等各类资本创新金融产品、改进服务模式等方面开展创新示范,积极为科技企业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创新科技财政资金投入支持方式,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引进和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力度,解决企业融资难题。积极推进科技企业上市融资,以高新产业发展专项计划为引导,以推进计划支持项目进入创业板、新三板为方向,支持企业规模发展,力争年内实现3—5家科技企业上市。充分发挥西安创业投资联盟投融资平台作用,广泛聚集国内外投融资机构加盟,组织开展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活动,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社会化融资。

8.实施科技惠民工程,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组织实施民生科技行动,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重大科技问题,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使科技创新的成果惠及广大群众。积极开发应用新能源、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促进能源结构优化,提高节能降耗水平。在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组织百家企业节能计划,实施一批重大节能减排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围绕“十城万盏”西安国家半导体照明应用示范城市建设,采取政府采购和财税补贴政策,推进LED半导体照明产业设计研发和产业示范。

9.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升行政管理效能。围绕“讴歌党的丰功伟绩,推动科技事业发展”建党90周年庆典主题,进一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长效机制,广泛开展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评选活动,大力宣传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加强党风廉政教育,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反腐倡廉建设贯彻落实到科技管理、经费管理、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深化机关文化建设,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提升了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加强政务公开、信息化建设和保密工作,提高局机关的政务工作水平。建立健全统筹科技资源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监督考核工作机制,完善和落实任务指标的考核体系,继续加强对重点工作和科技项目管理中人、财、物等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二〇一一年三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