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科学技术局2015年度部门预算及“三公经费”

一、西安市科学技术局概况

(一)主要职责

西安市科技局(西安市知识产权局)为市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职责是:

1. 贯彻执行科技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起草有关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草案,拟订全市有关科技工作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2. 负责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项目的申报工作;制定和发布市级科技计划指南;负责市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及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的征集、论证、立项和管理工作;负责科技经费预决算及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

3. 拟订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协调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布局、产业重大公共技术和服务平台建设;指导促进科技园区、产业化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孵化器、科技中介机构的建设;负责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高新服务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的科技管理工作;推进全市科技人才创业工作;

4. 加强农村和农业科技工作,组织拟订科技促进农村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组织和指导农村科技示范、科技扶贫、科技下乡工作;建立健全科技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促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农村建设;

5. 指导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负责管理全市技术市场、技术交易、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科学成果与科技相关的保护工作;推动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负责科学技术奖评审的组织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全市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6. 拟订统筹全市科技资源配置的政策和措施,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体制改革工作;研究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指导涉及人口资源、医药卫生、生态环境等社会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方面的科技工作;

7. 组织全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全市涉外知识产权事宜;依法调解专利纠纷,查处假冒专利行为;负责管理专利许可合同的认定登记工作;指导专利中介服务机构业务工作,负责全市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8. 负责全市科技合作与交流工作。开展科技宣传、科技信息、科技统计、科技保密、科技奖励、科技档案、科普和科技会展工作。

(二)2015年度主要工作任务及目标

根据2015年市委工作要点及市政府工作报告,确定我局2015年度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力争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5%左右;科技服务业增加值达到600亿元;打造小巨人领军企业40家,培育小巨人总数达到700家;力争全市技术成果交易额突破650亿元,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达到30%;全市专利申请量超过47000件,授权量17700件。

1.全力打造小巨人领军企业。认真落实《加快培育科技企业小巨人三年行动方案》,引导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向重点企业进行投放,通过支持企业建设一流研发中心、开发“杀手锏”产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重点培育40家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市场占比全国前列、产业带动作用明显的领军企业,带动全市中小企业创新发展。通过加强市、区县(开发区)的协调和合作,共同支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优势企业,力争全市小巨人总数超过700家。

2.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以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为契机,积极建设环大学创新产业带和文化科技创业城,发展壮大信息服务、新材料、生物医药、科技文化融合4个重点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技术转移、研发设计、检测检验等综合科技服务,推动建立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服务链,创新商业模式。力争培育200家新兴业态企业,科技服务业增加值突破600亿元,带动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000亿元。

3. 推动新兴产业创新基地建设。加强市、区县(开发区)重大创新工作联动机制,支持区县(开发区)根据发展需求和产业优势,建设新兴产业创新基地。重点支持新材料、卫星应用、阎良创新型航空产业集群、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西户科技创新园等产业创新基地。

4.推进国家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加快国家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建立运行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做好城市新能源汽车宣传工作,引导汽车及其配套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和智慧城市试点工作,推动云计算、物联网、卫星导航和集成电路等产业新布局的形成,引领区域产业发展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化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继续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园区建设和示范企业培育,策划一批重大文化科技创新项目,打造文化科技品牌。

5.强化西安科技大市场核心功能。围绕技术供需对接和大型仪器共享,抓好凡特网、科易网等基于互联网的专业服务平台和市场化运营平台建设;推进高校院所建立健全技术转移机构,推动各类技术交易机构、金融机构、法律服务机构等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系列配套服务,推动建立技术市场信用体系,不断提升科技大市场对成果转化的服务功能。全年力争实现科技大市场入网仪器设备7000台(套),入网实验室突破8000家,为企业提供共享服务3000次。

6.积极探索技术转移模式创新。聚焦重大产业链技术难题,联合具有产业链整合能力和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基础的大企、大院大所、专业园区,建立技术转移专题资金,支持企业和高校院所以多种形式共建研发平台,推动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商业化运用。完善技术交易奖补政策,支持企业转化高校院所技术成果,支持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技术创新,支持民营企业承接军工生产及配套。全年力争实现技术市场交易额650亿元,就地转化率达到30%以上。

7.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正案出台和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推动落实股权和分红激励、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改革等政策,鼓励和支持高校院所建立符合科技成果转化特点的职称评定、考核评价制度、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奖励制度和报酬制度,加快建立高效的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保障机制和市场激励机制。加速推进军民融合工作,突出抓好军品技术向民品技术的转化。

8.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继续做好科技信贷风险补偿、创新投资激励、科技保险补贴工作,拓展科技信贷合作范围和领域,发挥1亿元科技金融风险补偿资金杠杆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做好科技金融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大力推进科技创业种子基金、科技信托投资等业务,加强与园区、区县的联动与合作。力争为500家轻资产科技企业实现融资超50亿元。

9.激励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大力发展科技孵化事业,创新孵化模式,加强集企业孵化、公共技术服务、投融资等一体的创业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引进国家高端人才、创新团队来我市创新创业,通过举办创业大赛,引导社会资源支持各类青年科技人才及大学生创业,激发全社会创业热情。继续实施“科技型企业家培养计划”,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全球视野、精通现代管理、崇尚自主创新、善于开拓市场的优秀企业家人才队伍。

10.扎实推进企业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和运用。落实《西安市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资助办法》,通过奖励、补助、资助等手段,激励发明创造,提升创造质量。全年实现专利申请47000件,授权17700件。推动科技企业小巨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彻落实,支持50家科技企业小巨人开展专利信息分析利用。加强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培养,重点推进一批专利信息分析服务机构、贯标辅导咨询服务机构、专利维权法律服务机构、专利代理服务机构能力建设。继续开展知识产权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培训工作。

11.开展专利执法和维权援助。加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和专利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维权援助工作机制和体系,加大执法办案和维权服务工作力度,提升企业运用知识产权手段获取竞争优势的能力。全年处理专利案件不少于150件,培训行政和企业人员200人次,提高专利行政执法能力和企业维权诉讼能力。

12.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服务。制订出台西安市农业科技示范项目后补助管理办法,全年实施30项农业科技创新示范项目,支持20家农业科技服务机构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工作,组织认定一批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及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优秀农业科技特派员选聘和农业科技示范户培育工作,不断增强农业科技服务带动能力。加大对帮扶村户县曲峪河村的产业扶贫力度,促进该村食用菌产业发展。

13.推进区县科技产业大发展。加强市、区县联动,支持区县大力扶持优势特色企业及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全年力争培育区县科技小巨人重点企业300家,带动服务企业1000家;重点支持建设10个区县科技企业孵化器、工程研究中心及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支持西户科技创新园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示范区,支持阎良创新型航空产业集群、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县域、区域经济创新发展。

14.推进民生科技创新发展。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等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热点问题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在智慧和生态秦岭、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新能源及节能产品等方面,加强民生科技的推广应用和集成示范,促进西安“两型”社会发展。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和地区的科技交流合作,探索建立资源共享、服务联动的工作机制,构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与技术输出城市。

15.加强全市科技工作的整体谋划。在做好“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总结的基础上,高质量完成“十三五”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突出问题导向,深入调研,认真梳理“十三五”期间科技工作所面临的重要而迫切的现实问题,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明确建设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形成我市科技支撑和引领产业发展的共识。

16.深化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以科技计划改革为突破口,建立以目标和绩效为导向的科技计划管理体制。修订市级科研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完善财政资金投入方式,构建公开透明的科研资金管理和项目评价机制。完善市级科技计划管理流程,落实主体责任,强化项目评审、立项、监理和验收工作规范,常态化开展研发资金绩效和预算执行情况检查,建立健全科研项目决策、执行、验收、监督相对独立、互相制约的运行机制。探索推进以企业、评审专家、社会评估机构等为管理对象的科技信用体系建设。

17.做好简政放权各项工作。创新市、区县(开发区)联动工作模式,围绕进一步服务工作大局、凝聚工作合力、提高工作效益,大胆简政放权,狠抓制度建设和监督落实。鼓励区县(开发区)丰富计划项目组织形式,创新项目管理方式。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开展科技计划项目的第三方专业机构管理。

(三)西安科学技术局及所属基层预算单位情况

本部门由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及下属6个基层预算单位组成,截止2014年12月31日,局机关在职人员56名,离退休人员52人,单位性质为行政机关,经费管理方式为财政拨款,单位资产1159万元。6个基层预算单位分别为:

1. 西安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职人员39名,离退休人员39名,单位性质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经费管理方式为财政拨款,单位资产558万元;

2. 西安市社会科学院,在职人员41名,离退休人员16名,单位性质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经费管理方式为财政拨款,单位资产283万元;

3. 西安地区科技交流中心,在职人员21名,离退休人员16名,单位性质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经费管理方式为财政拨款,单位资产375万元;

4. 西安科技大市场服务中心,在职人员6名,单位性质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经费管理方式为财政拨款,单位资产620万元;

5. 西安生产力促进中心,在职人员35名,离退休人员66名,单位性质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经费管理方式为项目管理,单位资产2556万元;

6. 西安科技产业发展中心,在职人员13名,离退休人员6名,单位性质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经费管理方式为项目管理,单位资产2035万元。

二、部门预算表

(一)部门预算收支编制的相关依据及填报口径

1、部门预算收支编制的依据。

本部门预算收支金额的编制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西安市财政预算管理条例》、《西安市市级基本支出预算管理办法》(市财发〔2007〕771号)、《西安市市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市财发〔2007〕871号)、西安市财政局《关于下达西安市市本级2015年财政支出预算的通知》(市财发〔2015〕6号)等文件。

2、支出项目填报口径:

(1)基本支出:包括人员经费、商品和服务支出,其中人员经费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工资福利支出:指我局开支的在职职工的各类劳动报酬,以及为上述人员缴纳的各类社会保险费等。

——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指用于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主要包括:单位发放的离退休经费、生活补助、住房公积金等。

——商品和服务支出:指我局在日常工作中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主要包括:办公费、水电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等,不包括项目支出中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2)项目支出:指我局根据职能职责为完成行政工作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编制的年度项目支出计划。

(二)部门预算表组成及说明

共5张表,其中:表1为“部门预算收支总表”,汇总说明经费收支情况;表2为“部门预算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按功能科目分)”,按单位和功能科目分类列支;表3为“部门预算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按经济分类科目分)”,按单位和经济分类科目列支;表4为“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预算表”,按单位分别填列;表5为“部门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政府采购(资产配置、购买服务)预算表”,按单位和采购项目分别填列。

附件:西安市科学技术局2015年度部门预算及“三公经费”.xls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

2015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