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科学研究 | 王静:西安多制式区域创新建设与产业发展规划(1+3+5)研究

导语

为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丝路科创中心建设,市科技局按年度征集软科学研究项目,组织高校院所专家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难点问题开展对策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对政府决策具有支撑作用的研究成果,我们将陆续编发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供大家学习交流。【发布内容属学术交流探讨,不代表本局观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

王静,西北政法大学教授,工学博士,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西北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应急管理学科导师组负责人、学术带头人,应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方向主要为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应急管理与安全系统工程。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基金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政府与企业委托研究项目50余项。在《中国软科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认定的管理类30种重要期刊A类期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的公共管理A类期刊),以及《中国管理科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认定的管理类30种重要期刊A类期刊)《宏观经济研究》《社会科学》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

本研究面向2035西安市新一轮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即将启动之际,是新时期科技竞争和区域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战略定位的助推剂,是实现创新驱动战略培育可持续创新能力的新出路,是“十四五”科技创新的新机遇。因此,该项目研究能够形成协同发展效应,提升整个城市核心圈的综合功能能级,有利于城市、产业布局优化,为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提供支撑。

一、研究主要内容概况

(一)研究的基本定位

本项目是关于西安多制式区域创新建设与产业发展规划(1+3+5)的研究。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围绕西安市科技与经济发展,以区域创新建设与产业发展规划为重点,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探索新时代大西安多制式区域创新建设与产业发展规划的政策和对策。

(二)研究内容

国内外科技创新形势与西安发展机遇分析,西安科技创新现状以及优势与瓶颈分析,面向2035的西安多制式区域创新建设的功能定位及发展思路,面向2035的西安多制式区域创新建设的科技产业选择及发展路径分析,大西安多制式区域创新建设与产业发展规划实施路径。

(三)核心技术

本研究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生态学、政治学、社会学、统计学等学科中的相关理论与方法,采用主要的研究方法是比较和归纳法、综合与典型分析法、定性与定量法、规范与实证分析相结的方法、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围绕可持续发展“一个主线”,破解“两个难点”,突出“三个重点”。利用已有理论资源,以适合于新时代西安本土的研究结论为起点,技术路线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干什么—如何办”,按照应用经济学从理论—实证—对策的程序展开研究。构建大西安多制式区域创新建设与产业发展规划实施路径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四)学术观点的创新

1.首次规范性地解释西安科技创新现状、优势与瓶颈,寻求现状分析、创新优势分析、创新瓶颈分析的结论、揭示西安有望在科技领域实现变道超车的基本判断。

2.设计面向2035的西安多制式区域创新建设的功能定位及发展思路——西安科技创新中心(CID中央创新区):西安高新区。进一步设计面向2035的大西安多制式区域创新建设的科技产业选择及发展路径分析,围绕“三个定位”建立(1+3+5)协同建设模式,即“三个定位”—— (1+3+5)协同建设模式的基础保障、(1+3+5)协同模式的一个重点——“1大重点”引领、三个亮点——“3大制式”突破、五个工作抓手——“5大政策”建议,提出西安多制式区域创新建设与产业发展规划实施路径,形成特色化发展路径及系统化政策建议。

3.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理论与开发实践。

(五)研究方法的创新

1.坚持问题导向,采用多学科、多领域、多种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交叉协同研究,具有动态的互补性。

2.注重理论分析和对策研究的统合,并以之为基础实现机制创新,更具整体性和全面性。

3.坚持“中国立场、国际视野”,积极探寻域外比较、借鉴的可行性研究。

4.采取研究团队定期交流讨论方法,深化认识、理论创新,将团队合作与相互激励统一起来。

(六)应用领域

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理论与开发实践。为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服务,推进丝路经济带建设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层面创新合作,提供重要项目支撑,示范作用强。

二、研究成果的技术难点、重点

(一)本项目研究的两个难点

一是国内外科技创新形势与西安发展机遇分析,拟解决国外科技创新发展概况和最新发展趋势、国内科技创新发展概况和最新发展趋势、西安科技创新发展概况和发展机遇分析等问题。二是西安科技创新现状以及优势与瓶颈分析。拟解决现状分析、创新优势分析、创新瓶颈分析、基本判断:西安有望在科技领域实现变道超车等问题。

(二) 本项目研究的三个重点

一是面向2035的西安多制式区域创新建设的功能定位及发展思路——西安科技创新中心(CID中央创新区):西安高新区。拟解决功能定位、总体布局、发展思路等问题。二是面向2035的西安多制式区域创新建设的科技产业选择及发展路径分析,拟解决比较优势的产业、重点产业的筛选、产业发展路径分析等问题。三是西安多制式区域创新建设与产业发展规划实施路径——围绕“三个定位”建立(1+3+5)协同建设模式,解决“三个定位”——(1+3+5)协同建设模式的基础保障、(1+3+5)协同模式的一个重点——“1大重点”引领、(1+3+5)协同模式的三个亮点——“3大制式”突破、(1+3+5)协同模式的五个工作抓手——“5大政策”建议等问题。

三、研究主要结论,研究经验和建议

(一)研究主要结论

1.国内外科技创新形势与西安发展机遇分析

西安科技创新发展概况和发展机遇分析:西安探索“四新”产业实践和发展的机遇、未来西安“四区联动”建设带来的机遇、“丝绸之路”经济带协同发展带来的创新资源流入、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面临难得机遇。

2.西安科技创新现状以及优势与瓶颈分析

(1)现状分析

西安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西安市科技创新规模评价。

(2)创新优势分析

西安:科技成为创新发展强大支撑,不断创造新动能、为全国硬科技创新发展提供“西安样板” 创新优势明显、西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优势得天独厚、西安市获批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开创创新创业新格局。

(3)创新瓶颈分析

在西安区域创新建设与产业发展方面、在西安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方面、在西安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方面。

(4)基本判断

西安有望在科技领域实现变道超车:西安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快速增长、西安市“互联网+”科技创新增添动力。

3.面向2035的西安多制式区域创新建设的功能定位及发展思路——西安科技创新中心(CID中央创新区):西安高新区

(1)功能定位

西安科技创新的SWOT分析、西安科技创新中心(CID中央创新区)建设基础、西安高新区打造“一带一路”创新之都。

(2)总体布局

西部体现产业支撑 南部体现配套服务、西安高新区追赶超越 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

(3)发展思路

做好错位分工 做出特色亮点、提供良好配套 做好筑巢引凤、产业发展强调集聚化 避免碎片化布局、对西安现代服务业企业实行技术援助计划。

4.面向2035的西安多制式区域创新建设的科技产业选择及发展路径分析

(1)比较优势的产业

宏观:“2.5产业”是符合西安比较优势的产业、聚焦全产业链 培育区域发展新动能。

(2)重点产业的筛选

基于产业发展趋势筛选西安科技产业、西安科技产业链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3)产业发展路径分析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创新链产业链发展的主要路径。

5.西安多制式区域创新建设与产业发展规划实施路径——围绕“三个定位”建立(1+3+5)协同建设模式

“三个定位”——(1+3+5)协同建设模式的基础保障:增强开放发展意识 构建高水平开放平台、全面合作 积极参与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1+3+5)协同模式的一个重点——“1大重点”引领:西安高新区定位:CID(中央创新区)、增强高端平台的引领 发挥聚集效应与外溢效应。

(1+3+5)协同模式的三个亮点——“3大制式”突破:共建制: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共担制:都市工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共享制:打造西安创业创新共享集聚区。

(1+3+5)协同模式的五个工作抓手——“5大政策”建议: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打造“创新之都”加强供给侧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打响“创业在西安”的品牌;注重对创新核心要素扶持,实现创新领军人才集聚;打造两类内生型创新“高能企业”,积极与行业协会对接;修炼高级生产要素能力,“有力度”但“有选择”设计招商政策。

(二)研究经验和建议

本项目是西安多制式区域创新建设与产业发展规划(1+3+5)研究。未来在区域创新战略研究中进一步开拓信息技术联动发展研究领域,信息技术始终发挥着“先进的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这种信息技术的使用必须结合到具体企业和行业的特点,争取将其效用最大化,而不是企业发展的负担。

项目进一步组织研究或产业化的内容和建议:

1.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除了对国内外区域创新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外,还更多更深入地涉及西安区域创新的大量实践。

2.重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既针对目前的西安区域创新现状与问题进行描述和分析,也通过一些数量模型进行定量评估。由于创新投入要素和产出要素多元模型分析有助于西安各区域创新状况的比较和判断。

3.科学研究与政策服务相结合。西安区域创新本身是通过规模扩大、结构优化、技术进步等反映出来,而西安区域创新研究本身需要通过发表一系列报告和论文来显示研究的价值与贡献,为社会提供科学研究的软成果。

4.应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不断开发和普及区域创新战略,降低科技创新成本。相信西安市区域创新战略会成为加强整个经济社会中各个环节之间链接的最有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