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科学研究 | 李丽辉:西安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问题与路径研究

导语

为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丝路科创中心建设,市科技局按年度征集软科学研究项目,组织高校院所专家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难点问题开展对策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对政府决策具有支撑作用的研究成果,我们将陆续编发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供大家学习交流。【发布内容属学术交流探讨,不代表本局观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李丽辉,女,博士,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安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科技部、国家统计局、陕西省科技厅、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级各类课题3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拥有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二等奖证书各1项;部分研究成果被相关政府部门、企业采纳。

【本文摘要】

本研究基于波特“钻石理论”,通过对于西安市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评价与研究,建立了包括生产要素、文化企业竞争力、相关及支持产业、市场需求、政府支持五个要素、14个具体指标在内的文创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通过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评价19个城市的文创产业竞争力,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结果发现,影响西安市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产业实力、发展潜力、人力资源等三个方面,最后提出培育市场主体,继续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加强文创园区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区域均衡发展;延伸文化创意产业链,促进上下游深度融合;重视文创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着力保护知识产权;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支持初创文创企业发展。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问题; 路径

一、绪论

我国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健全现代化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实施文化创意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壮大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是新型文化业态的主要代表,同时具有高附加值的特点,与其他产业结合形成的产业链,文创产业文化产业链的上游,与技术开发相结合的文创产业链具有高附加值、知识密集的特点。中国已经进入了高质量的发展阶段,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入发展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正确评价西安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发现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和了解其中的形成机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发展路径政策建议,对于促进西安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高质量发展,加快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带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西安文化创意产业取得的成绩

西安作为世界历史名城,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西安文化创意产业在近几年不断发展,规模持续扩大,发展条件不断完善,呈现出稳步发展的态势。文化创意产业正在逐渐成为西安经济的新增长点。

根据相关统计资料,到2020年底,西安规模以上的文化创意产业企业达到661家,比2019年增加59家,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逐渐扩大。在其中的产业相关类型上看,规模以上的文化服务业企业达到527个,相比于2013年开展文化相关企业的统计工作以来提高了13.4个百分点,占西安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企业的79.7%。文化批发与零售业企业共有规模以上单位91家,占全部的比例为13.8%;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业单位共有527个,占到全部比重的79.7%,相比2013年提高了13.4%,文化服务业已经成为西安文化创意产业的主体力量。在西安,以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为中心,形成了完整的现代化文化创意产业体系。

1.“厚重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多元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最近几年,西安在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电子竞技、文旅融合演出等方面发力,开发文创新形式,开辟文化创意产业新成长点;引进WE电竞俱乐部、英雄互娱、量子体育、香蕉计划等知名电竞企业,并签订多个合作项目,包括西安电竞产业峰会、西安国际双创电竞嘉年华、铁鹰锐士电竞嘉年华等活动,使电竞产业逐步在西安实现本土化发展。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华清宫等文化机构发挥自己的IP优势,积极参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与文创企业合作,结合自身文化资源,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创产品。在结合本地丰富文化资源与现代科学技术、时尚艺术的基础上,西安通过不断创新,开发出了一系列文创IP,包括“唐娘”、“花舞大唐”、“秦亲宝”在内的具有西安历史文化特色的“西安文创”品牌。

2.文化创意产业园为载体的产业集群发展

到2019年底,西安已建成2000多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包括西安曲江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园、西安丝路国际创意梦工厂、西安曲江电竞产业园等在政府先行规划的基础上,形成了企业自发型文创产业聚集区,将西安打造为西北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中心,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增强西安文化创意产业整体竞争力。2020年,西安命名23个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和25个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曲江369互联网创新创业基地和陕西动漫产业平台等5个园区被评为省级示范企业,西部电影集团等9个部门被评为省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西安曲江文化创意投资集团连续9年位列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前30名。西安先后发布的一些政策举措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和重点项目。

三、西安市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

1.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空间格局不平衡

经过多年的发展,西安文化创意产业经过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逐步形成了多层次的立体格局。但是因为产业集聚,西安各个区域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不平衡。同时,各个区域的产业园的设置并没有具体的政策性指导文件,造成各个区域之间缺少统一的产业园设置的规划和顶层设计,部分的产业园功能重叠,并且各自之间的关联性有待提升。在发展过程中,各个产业园区的发展方向也未能有效充分的联动,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局面。

2.文化创意产业营业利润较低,文创产业仍需做大

2020年,西安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利润21.77亿元,比2019年减少2.0%,文化创意产业9个类别中有7个类别营业利润同期减少。由于新冠病毒大流行,有两个细分行业营业利润降幅较大,分别是文化娱乐休闲服务和文化传播渠道2个行业,这两个行业的总营业利润与2019年相比减少4.05亿元,减少幅度分别达到726.3%和126.5%,是文化企业营业利润减少的要因。与此同时,西安文化创意产业的收益力在西部仍然不及成渝两市,而且有很大的差距。

3.文创产业企业融资难,渠道单一

西安虽然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但是大多数是历史名胜,管理上属于政府管理,政府所有。文创企业的发展受到融资渠道和资金限制。西安文创产业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是政府投资,而不是资本市场上的融资。文创行业由于自身特点,属于高投资、慢回报、风险大的行业。金融机构无法有效认识和掌握这些企业面临的风险,因此也不愿意为文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尤其是处于初创时期的中小文创企业。此外,西安文创企业大部分位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内大多数企业的特点是成立时间不长、创业者的为青年群体、自身资金体量小且抗风险能力较低,这也是限制文创企业获得融资的一个因素。

4.人才培养环节薄弱,缺乏领军人才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以创新创意为核心的产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既需要创意创新人才,也需要熟悉文化创意产业运营、管理的综合性高端人才。这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特殊的挑战。西安尽管拥有数量众多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但是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高端人才。其次,因为文创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和西安本地文创龙头企业的稀少,文创产业高端人才更倾向于流向文创产业发展成熟的地区和企业。西安目前的人才引进政策虽然力度空前,但是人才的评定标准具有量化性的标准,比如取得相应职称或职业资格证书;但是针对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并无恰当对应的职称或者资格证书,因此文创产业的识别与选取比较困难,从而导致部分文创产业人才无法得到相应的人才待遇。

四、实证研究

1.构建西安市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文章在大量文献检索、阅读基础上,综合学者们的研究,主要从五个方面对西安市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别是生产要素、文化企业竞争力因素、相关及支持产业因素、市场需求因素、政府支持因素。

2.样本选取

为了方便数据整理和收集,基于数据的可得性,本研究选取了15个副省级城市和4个直辖市城市作为研究样本,提取相关文化创意产业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公因子,根据因子的荷载分析,最终确定西安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影响因素。本研究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渠道:一是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和各城市统计局网站,如有冲突,均以国家统计局网站最新公布数据为准。二是来源于专业统计年鉴,包括《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等公开数据资料。

3.适用性检验

本研究使用SPSS20.0软件对标准化后的影响因素指标进行相关性检验,根据SPSS22.0软件的检验结果可知,巴特利球型检验的近似卡方是331.755,相对较大,自由度为91,显著性概率为0.000,小于0.05%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又KMO值为0.755,大于0.7,能够进行因子分析。

4.因子分析

采取中心无量纲化法标准化处理过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采取主成分分析法,选取特征值大于1的特征根,提取前三个因子,前三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达到82.454%,根据Kaiser 标准化最大方差法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保留主成分包含的成分,忽略因子载荷量较少的成分,从而的到三个主成分所包含的具体变量指标。确定影响西安市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子分别为产业实力因子、发展潜力因子、人力资源因子。

五、关于提升西安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2020年全球受到新型冠状病毒影响,世界经济陷入低谷,处于特殊时期,西安需要落实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支持和保障措施,关注特殊时期的文化创意产业的运行情况,加大对于文创企业的关心和支持力度,准备好在疫情常态化的情况下保障和发展文化和旅游事业的保障措施,提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信心。

1.培育市场主体,继续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规模

积极有效的政府支持不仅可以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结构的优化,还可以提高整个区域内包括文化创意产业在内的更多相关产业的综合竞争力。要继续引导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多元化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支持文化企业的兼并重组等工作。进一步做大区域内大型文化企业的规模,结合重大项目的招商行政管理工作,及时发现达到规模标准的企业。进一步完善、落实对新增规上单位的奖励政策,确保符合政策要求的企业都能及时享受优惠奖励,不留死角。除此之外,要进一步针对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研发创新能力较强的文创企业、科技水平含量高的文化创意企业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提高办事效率。

2.加强文创园区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区域均衡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园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上的空间集聚,可以充分调动区域内资源和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物资和人员的流通,带来大量的流量,并且规模较大的产业园区还可以产生规模经济,推动新知识的产生。优质的文化创意产业园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基础设施,完善健全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对于提高消费者和从业人员的体验至关重要,还可以提高文创产业园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进一步的吸引消费者和外部投资。此外,在园区观光消费产品服务上不断更新换代,增强消费者的新鲜感与满意度,促使园区健康长期发展。园区管理方应制定园区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整理各种资源,合理调配。改善管理水平和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重大项目和大企业入驻,形成合理完善的文化创意产业生态链。在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之外,挖掘其它区域的文创产业增长潜力,增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培育,促进文创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打通区域之间产业发展的限制,促进文创产业在各个区域实现多点开花,均衡发展。

3.延伸文化创意产业链,促进上下游深度融合

要根据文化创意产业链上不同环节的不同特点,加速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打通文化创意产业上下游的流通渠道,去除阻碍人员和资金流通的障碍。在文化创意产业链上游拓展文化创意产出的“活水”,在原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扩展绿色生态、现代科技、工业遗产、影视剧文创、电竞动漫产业等的产出力度和政策支持。同时结合其他产业,比如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通过与互联网平台型企业的大力合作扩大西安文创的影响力和曝光度,不断延伸发展新的业态。开发文化创意产业衍生品,通过多元化的产品表现文化创意。持续在文化创意产业上增加研发投入,提高文化产品的附加值。“十四五”规划提出:壮大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产业,西安文化创意产业要加大在上述方面的互相融合,以科技创新推动文创产业的深入发展,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推进文创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创意新鲜度,推出高溢价、高技术含量、文化内涵深厚的文创产品。在文化创意产业新业态上,支持企业创新,对于产生良好效益、纳税较多的新文化业态企业给予适当奖励。

4.重视文创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着力保护知识产权。

文化创意产业本身具有创造性与创意性,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人员除了基本的经营技能和管理能力外,还要具有创新学习的能力。要针对重点文创领域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设立合作办学培养机制,为高校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发挥高校与科研院所的优势,将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扩大高校与文化企业、行业协会的交流与学习。同时扩大人才引进渠道,提高人才待遇,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整合人力资源,加强与当地人才的交流,推出具有代表性、国际化、科技性的文化产品,增加文化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知识产权,也是文化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要进行文化领域知识产权的法规制定与完善工作,解决文化领域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损害认定、赔账标准与技术报名等问题。引导教育文化创意企业重视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申请与保护,支持市场主体合法维权,为维权提供便利。同时探索建立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规范文化领域知识产权交易行为。在社会上提倡保护支持正版、拒绝盗版的社会正气。

5.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支持初创文创企业发展

文创产业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文创产业的发展。应该优化以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为主导的融资模式,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实行多元化的融资体制,逐步建立由政府、社会双向投入的融资体制,吸引外资入股,放宽文创市场的准入条件,吸引民营、外资等企业不断进入文创产业。同时,完善信贷担保体系,规范政府投资的方式,做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完善现代公司治理体制。

此外,积极推进本地文化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的比例,降低融资成本。创新文创产业金融支持形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文创产业发展。健全文化无形资产评估体系,鼓励金融机构设立文化创意产业专项产品和服务,包括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抵押权、质押权和收益权贷款等业务。引导金融机构培训自身员工对接文化创意企业的业务能力,试点建立专项工作小组,不断提升针对文创产业的金融服务水平。结合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和其企业对接平台,依托已有的企业信息系统,引导金融机构加强文创企业的信用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