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科学研究 | 唐黎:西安高校创新创业载体模式及机制的研究

导语:为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丝路科创中心建设,市科技局按年度征集软科学研究项目,组织高校院所专家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难点问题开展对策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对政府决策具有支撑作用的研究成果,我们将陆续编发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供大家学习交流。【发布内容属学术交流探讨,不代表本局观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唐黎,高级工程师,西安邮电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数字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全国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培训特聘专家,全国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高校就业创业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省部级项目4项,主持教材建设及教改项目8项,参与各类课题研究十余项;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陕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完成的研究报告中部分对策建议被省级部门采纳;指导大学生创业项目20余项,其中指导学生创业作品获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省金奖、银奖多项,并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本文摘要】

当前,提高大学创新能力、加快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使之更好地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服务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西安作为我国西部高等教育重镇,科教资源富集,在响应国家号召、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方面既拥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但由于起步较晚,发展历史较短,还处在摸索阶段,与发达地区、一线城市相比较还存在明显的短板:如,高校创新成果多,但成果转化率低;创业人数多,但跨学科交流不充分;创新资源丰富,但设备使用率不高;创业团队年轻,但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社会资源多,但聚焦和协同不充分;课程及学分灵活度不够,不利于学生创业;政策落地不到位,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如何在认识高校创新创业核心内涵及现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新模式、新机制,是新形势下稳步推进西安高校创新创业改革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创新创业机制;西安市

一、构建创新创业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收集法、理论分析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演绎推理法。

(1)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结合

一方面,通过查阅相关电子资料、书籍和期刊,积累理论素材,深入了解国内外创新创业的现实背景、概念和特征、意义及发展演化趋势等。另一方面,针对西安地域特征,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问、现场踏查等手段,分析不同层次不同类别西安高校创新创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之间的差异,分析影响西安高校创新创业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

参阅相关规划成果、政策措施,咨询领域专家,采用头脑风暴法等多轮次探讨,从管理学、社会学等多维视角对西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学校与企业、社会的深度合作、创新创业评价方式等问题进行定性解读;对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形成较为完善的定量诊断资料。

(3)宏观、中观、微观分析结合

西安高校创新创业面临目标设定的功利性、对创业教育理解的片面性、创业教育支撑体系的局限性以及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单一性等问题。通过国家、区域、典型高校等不同层面来分析各种结构性因素对西安高校创新创业发展的影响,总结提炼出西安高校创新创业的发展模式。

2、技术路线

首先,梳理国内外创新创业的现实背景、高校创新创业的概念和特征、意义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的查询,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综述、交叉分析与系统集成。

其次,提炼西安高校创新创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之间的差异,对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形成较为完善的定量诊断资料。

再者,对西安高校创新创业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机制的构建进行系统解读、专家咨询、政府交流和方案比较。

最后,结合创新创业协同育人共同体基地,从国家、区域、典型高校等不同层面评价分析,对西安高校创新创业发展机制、模式进行完善优化,运用新的发展机制及推进路径进行实践验证,为高校创新创业发展机制的西安经验总结。

二、实证研究

1、样本选取

为了了解陕西高校创新创业工作开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帮助广大青年大学生更好地进行创新创业,我们开展了此项调研行动,旨在进一步推动和促进陕西高校创新创业工作有效开展。本次调查累计回收13256份学生有效问卷,其中:36.65%受调查者来自大二,29.19%受调查者来自大四或已毕业,26.8%受调查者来自大三,另外还有7.36%受调查者来自大一,各个阶层大学生都有所覆盖。问卷涉及调研对象、调研对象意愿、调研对象认知、调研对象满意度、目前创新创业开展形式、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创新创业平台与活动、创新创业服务与保障。

累计回收633份教师有效问卷,问卷涉及调研对象身份、调研对象意愿、调研对象参与现状、调研对象学校情况、对目前创新创业满意度、创新创业存在问题、对创新创业活动的意见与改进措施。

2、调研分析

通过多选题百分比计算方法:多选题选项百分比=该选项被选择次数÷有效答卷份数。在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分析中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有意愿,表示创新创业可以实现自我提升。影响他们创业的自身主要因素是资金短缺、创业方向不明确、没有好的项目。学校制约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学校资源匮乏、课程实用性不强,更期望得到老师模拟实训方面的引导和帮助。在对西安高校创新创业导师调查数据分析中发现,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当前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不好的首要原因是教学方式单一,其次是社会大环境、内容脱离学生实际需求。另外受访教师认为所在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中遇到的首要主要困难是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不完善,其次是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创新创业成果缺乏积累与转化。教师期望通过一定方式提高自身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此外创业教育形式应该更新,同时需要资金扶持。

3、存在问题

从上述对西安地方高校教师和学生的调查问卷定量分析,以及部分典型高校定性分析可见,西安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教育资源无法共享,与专业教育结合不够,学生受益面窄,师生互动不足,保障服务不到位等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创新创业教育校校之间联动不到位,教育资源无法共享

(2)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不健全,与专业教育结合不够

(3)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资源不充分,学生受益面窄

(4)创新创业教育导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师生互动不足

(5)创新创业教育实战创业服务不理想,学生创业难度较大。

三、对策建议

本研究探索了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因素以及西安高校创新创业模式与机制设计存在的问题,针对得出的主要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建立校校协同育人共同体 打通创新创业资源共享渠道

构建共同体组织架构,制定领导协商、团队运行、教师结对、学生互访、联合举办科创活动等机制。

三校共享创新创业导师971名、教材12本、创新创业实践平台149个、创业基金1700万,联合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节、“鱼化龙”大学生创业节、女性文化素质大讲堂等创新创业活动。

(2)构建三层次课程体系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育人

①创新创业通识教育层,开设《创业基础》等课程,学生依据培养方案选择至少2学分。

②专业创新教育层,开设《创业机会识别与评价》等课程,学生依据培养方案选择至少4学分。

③创业实践教育层,开设2学分《中小企业创业实务》等课程和6-8学分第二课堂。学生发表论文、申请知识产权、参与研究及创新创业活动、获得竞赛奖项等均可转换为一定学分。

(3)搭建三层级校院系创新创业平台 满足每名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需求

①学校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开展创业项目孵化,每年定期选拔60余组项目入驻,给予每项目1-3万元扶持,孵化期一年,实行优留劣退机制。

②学院设立创客工坊进行创业能力提升,引入中兴、京东、新道等龙头企业,营建模拟仿真环境,定期选拔学生。运行资金以学校为主、学院为辅、企业赞助方式解决。

③系部将专业实验室与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融合用于基础技能训练。学生以网上预约、填写申请表方式入驻;系部配备专人指导并以开放实验指导费的形式计算报酬。

(4)打造三主体创新创业导师队伍 助力挖掘每名学生创新创业潜力

打造“校内+校外+优秀校友”三主体导师队伍(校内375名,校外416名,优秀校友180名)。制定创新创业导师管理及奖励政策31项,推行“学生实践-教师科研-科技创新”师生循环互动模式。

(5)创建“五位联动”创业扶持服务链 为学生实战创业提供全过程服务保障

创建“创业咨询-创业培训-园区孵化-基金扶持-综合服务”创业扶持服务链。通过线上咨询和线下指导等提供创业咨询服务;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回笼培训”等提供创业培训服务;建设9500m2创业园区,为入驻者提供1-3年办公场所及注册地点的免费政策;设置1700万创业基金,根据创业者的项目需求提供5-100万资金扶持;设立绿色通道,为创业者提供工商、税务、会计、法律等一条龙综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