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秦创原建设典型案例 | 构建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模式 培育“一站式”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构建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模式

01“一站式”保护平台实现线下纠纷线上解

2021年3月,专利权人德国某公司就其“路面整修机”发明专利与被请求人西安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利侵权纠纷提出行政裁决处理请求,西安市知识产权局立案受理后委托西安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开展案件的调解工作。西安市运使用“一站式”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平台线上“云调解”模式,进行实名认证、证据交换及质证,开展“线上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基于双方最初主张的和解金额差距较大,按照“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本着息诉止争、促进双方合作共赢的目标,及时调整完善调解策略,多次联系双方当事人,通过“点对点”“背靠背”方式,分别释明法律关系,讲明诉讼风险,努力缓和双方当事人矛盾,积极寻求双方诉求的共同利益点。经过努力,借助线上“云调解”模式,促使双方当事人签订调解协议,达成了和解,在较短时间内帮助纠纷当事人化解了矛盾。该案例入选全国首批10个省(市)的10条典型经验做法和10个案例,成为西部地区唯一入选案例。

02构建部门间知识产权协同联动“保护圈”

西安市统筹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布局,拓展知识产权多元纠纷调解途径,初步形成知识产权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人民调解的优势互补、同频共振的协同保护工作体系,实现了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人民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三调联动”新模式。

一是建立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协作办案和委托调解工作机制,市知识产权局设立了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工作站,健全知识产权纠纷行政案件联动处理机制,强化商标和专利纠纷案件联合调处,促进行政案件纠纷化解质效。

二是与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签订《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框架协议》,建立知识产权纠纷民事案件诉调对接机制,设立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成为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特约调解组织,形成“案件审理+咨询判定+委托调解”相结合的知识产权纠纷司法民事案件多元化解模式。

三是与未央区人民法院签订《知识产权协同保护长效工作机制框架协议》,建立知识产权纠纷案件“诉前+诉中”调处对接及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等协同保护机制,推进诉调对接与司法确认工作的高效衔接。

四是在成立陕西省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西安分委员会和西安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深入推进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工作。设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室并配备一体化在线调解终端平台,制定出台《陕西省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委员会西安分委员会调解规则(试行)》和《西安市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工作暂行规定》等制度,从源头预防和化解知识产权矛盾纠纷,切实维护知识产权权利人及其他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五是与市公证处签订《公证服务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框架协议》,建立公证服务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合作机制,健全公证服务与知识产权行政确权、仲裁、调解、行政裁决、司法保护之间的衔接机制,将公证服务引入知识产权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参与,拓展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纵深”。

03市、区联调机制画出知识产权调解“同心圆”

西安保护中心建立“深耕基层,市区联调”的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工作机制。在省调委会西安分委员会及市知识产权调委会的基础上,西安保护中心充分调动区(县)、站(所)知识产权维权服务动能,发动知识产权纠纷高发的区(县)、站(所)成立知识产权纠纷调委会,发挥区(县)贴近当地创新主体的优势,建立市、区联调机制,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切实形成纠纷调解合力,打通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和协同保护的“最后一公里”。

04调审一体化跑出纠纷化解“加速度”

一是建立调解员跟进和代办机制,从调解磋商、调解协议履行,由调解员全流程跟进和代办,减少当事人跑腿;二是创设性地将送达地址确认书、证据交换确认书、无争议事实确认书简化为三合一文书,便利当事人签署;三是借助类案推送和法官轮值指导等制度,调解员可迅速提出最接近审判实务的调解方案,减少双方磋商次数和时间,提高调解质效,做到“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