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科技局对国家、陕西省和重要城市(包含4个直辖市、15个副省级城市以及合肥、郑州市)新出台的科技创新政策法规进行梳理,对共性和前瞻性内容进行简要解读,编辑形成科技创新政策速递,以期为全市建好双中心、做优秦创原、做强硬科技,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供有益借鉴。
政策摘要
2023年6-9月国家、有关省市主要科技创新政策8条
■国家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7月25日)
《意见》提出6方面24条政策措施。一是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加大重点领域引进外资力度,发挥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拓宽吸引外资渠道,支持外商投资企业梯度转移,完善外资项目建设推进机制。二是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保障依法参与政府采购活动,支持依法平等参与标准制定工作,确保平等享受支持政策。三是持续加强外商投资保护。健全外商投资权益保护机制,强化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规范涉外经贸政策法规制定。四是提高投资运营便利化水平。优化外商投资企业外籍员工停居留政策,探索便利化的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管理机制,统筹优化涉外商投资企业执法检查,完善外商投资企业服务保障。五是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强化外商投资促进资金保障,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落实外商投资企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国家鼓励发展领域。六是完善外商投资促进方式。健全引资工作机制,便利境外投资促进工作,拓展外商投资促进渠道,优化外商投资促进评价。
2.《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8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四部门印发)
《方案》主要聚焦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标准化工作,形成“8+9”的新产业标准化重点领域。其中,新兴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8大领域;未来产业聚焦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等9大领域。根据新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的标准化需求明确了五项任务。一是建体系,二是强能力,三是抓新兴,四是谋未来,五是拓空间。同时以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式,提出2025年、2030年和2035年的“三步走”目标。
■陕西
3.《支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 打造科技创新高地若干财税措施》(7月12日,陕西省财政厅等13部门印发)
《财税措施》从发挥财政组合式工具作用、深化“三项改革”、打造秦创原示范样板、聚焦西安“双中心”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人才引进支持力度、提升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发挥科技金融撬动作用、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强化组织考核评价等10个方面提出了36项政策措施。明确提出要推动“三项改革”走深走实,不断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开展“先投后股”“以演代评”等支持方式改革,设立不低于2亿元高校成果转化奖补资金,通过综合奖补方式,优化因素设置,支持引导高校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建设。充分利用财税金融等政策工具,通过直接资助、以奖代补、债劵支持、基金投入、政府采购、风险补偿、融资担保等方式,实现“财政引导、基金撬动、税收激励、科技金融”等政策工具有机联动。
■北京
4.《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9月5日,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印发)
《方案》锚定6大领域布局20个未来产业,实施8大行动,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将北京打造成为世界领先的未来产业策源高地。面向未来信息通信和先进计算需求,将在海淀、朝阳、石景山、通州、经开区等区域,重点发展通用人工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6G)、元宇宙、量子信息、光电子等细分产业。在未来制造领域,将面向未来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融合化需求,重点发展类人机器人、智慧出行等细分产业,并突破火箭垂直回收等关键技术。
■上海
5.《上海市高质量孵化器培育实施方案》(6月26日,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
《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建成不少于20家高质量孵化器,示范带动不少于200家孵化器实现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转型升级,孵化培育一批面向全球的本土硬科技企业,带动形成若干孵化集群,打造2-3个千亿级产值规模的“科创核爆点”,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企业最佳首选城市。《方案》明确提出,发挥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多部门联合、市区协同,“一体一策”给予各个高质量孵化器有针对性的支持,精准施策“发点球”、精准服务打好“组合拳”;探索先行先试的创新举措,强化弥补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等短板弱项。在资金保障方面,市区联动设立高质量孵化器培育专项经费,分阶段给予事前启动建设、年度运营补贴、里程碑绩效评价后奖励支持。
■广州
6.《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意见》(6月21日,广州市政府办公厅印发)
《意见》共4部分23条意见,明确了广州市新型研发机构分为三类: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和高水平创新研究院;聚焦五大核心功能:技术供给、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引育、金融赋能。《意见》鼓励新型研发机构建立健全科技成果收益分配激励制度,积极输出技术和知识产权等科研成果,明确科技成果转化净收入、科技成果形成的股份70%以上可以奖励给科技成果完成人(团队),5%以上可以奖励给为成果转化作出贡献的人员。将成果奖励延伸到为成果转化作出贡献的人员,是其创新亮点之一,鼓励有条件的新型研发机构利用自有资金发起或联合社会资本共同设立天使投资等科创基金,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杭州
7.《关于打造“3+N”杭州产业基金集群 聚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6月21日,杭州市政府办公厅印发)
《意见》提出,建立以科创投资、产业投资、并购投资为主,覆盖创新创业和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产业基金体系,从基金架构、管理架构、资金来源、投资模式、投资要求、投资决策程序、存续管理及退出、风险防控和绩效管理等8个方面打造规模超3000亿元的“3+N”杭州产业基金集群。基金架构由杭州市政府主导,整合组建杭州科创基金、杭州创新基金和杭州并购基金三大母基金,由其参与投资N支行业母基金、子基金、专项子基金等。基金来源包括注入的存量基金、市财政预算资金、市属国有企业自有资金和其他盘活的存量资金等,通过国有资本的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成都
8.《关于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7月3日,成都市委印发)
《决定》共4部分14条,提出到2027年发展总体目标:创新发展综合优势显著增强,科技成果本地转化能力有效提升,科技创新成为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初步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推动过程中重点把握五个方面:突出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突出实体为本、融合发展;突出新旧转换、双轮驱动;突出开放合作、区域协同;突出有效市场、有为政府。
政策梳理
2023年6-9月科技创新政策简要梳理
共收集整理国内6-9月科技创新政策45条。从发布类别看,主要集中在项目管理(13)、政策规划(9)、企业培育(6)、成果转化(6)、创新环境(3)、创新平台(2)、创新人才(2)7个方面。
项目管理方面,上海、广州、宁波、青岛、沈阳等11个城市围绕科技计划项目申报、验收、资金使用等出台办法,进一步规范科技计划项目全过程管理。企业培育方面,主要涉及孵化载体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上海发布高质量孵化器培育方案,着力建设全球科创企业首选落户城市。成果转化方面,上海着眼体制机制突破,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试点。青岛连续出台4项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措施,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概念验证平台建设,鼓励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健全服务地方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成都发布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资助管理办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亮点解析
上海市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
2023年7月,上海市印发了《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从成果赋权、创新创业、成果管理、尽职免责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突破。
突破点一:全面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职务科技成果“全部赋权”,针对“成果完成人如何获得科技成果全部所有权”提出,试点单位将留存的所有权赋份额以技术转让方式让渡给科研人员,给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性,突破了其他试点单位“部分赋权”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解决国资处置难题。
突破点二:指导建立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制度。方案专列了《单列管理操作指引(试行)》,提出科技成果台账管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分类、包容监管机制等具体举措。例如,在财务记账方面,允许事业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可区分研究阶段、开发阶段分别标记,研究阶段只做财务费用化处理即可,无须开展资产确认。这样有利于厘清科研管理和财务管理界限,促进试点单位建立“区别于其他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较好地解决了科技成果作为国有无形资产形成后记账、确认、监管等制度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