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批创建全国首个硬科技创新示范区 看西安高新区有何“硬实力、硬举措”

近日,西安高新区获批创建全国首个硬科技创新示范区,这为西安加快发展硬科技产业、聚力打造丝路科创中心注入强劲动力。

创建全国首个硬科技创新示范区

西安高新区有何“硬实力”

有哪些“硬举措”

我们一起来了解

硬科技转化如何畅通?

发展硬科技,有一个核心主线:支持硬科技研发—畅通硬科技转化—培育硬科技企业—做强硬科技产业。其中,畅通硬科技转化,意味着让硬科技研发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从实验室走向社会,真正解决“卡脖子”难题。

在西安光机所瞬态光子与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的訾进锋,便经历了团队研发出成果、成果成为产品进而真正影响行业发展的过程。

2010年,訾进锋便开始研究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气膜孔的加工。5年后,他们团队率先研发出系列化超快激光加工装备,取得了对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气膜孔“冷加工”的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西安光机所的支持下,訾进锋和研究团队成立了中科微精。经过几年的发展,中科微精从最初的十余人团队壮大到200余人,相继开发出航空航天类、汽车类、医疗类系列化超快激光加工装备。

从科研人员到创业者,转型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科研人员创业要将科研思维转变为市场思维,除了技术层面,还要考虑市场、客户需求、资金等诸多方面问题。”訾进锋说,公司创业成功,得益于一套为企业保驾护航的“组合拳”——西安光机所开放办所,允许人员双跨,使科研人员得以投身于科技成果转化;西科天使投入500万元天使资金,避免中科微精走进创业“死亡谷”;中科创星为公司高管提供创业培训服务,帮助公司寻找优质投资人,解决融资难问题。同时,西安高新区推出“技术经理人全程参与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模式”,让既懂市场又懂技术的技术经理人帮助科研人员和企业经营者进行更加有效的沟通。

此外,西安高新区通过建立硬科技技术交易市场、搭建全球硬科技技术交易云,积极探索以促进硬科技成果交易配置为重点的现代技术市场建设与运营模式。

硬科技产业如何做强?

硬科技产业要做强,必须全力打造产业集群,建立以硬科技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

由清华大学与西安市共建的政、产、学、研、金结合的新型研发机构——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是西安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在该研究院,一辆无人车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无人车遇到行人能够自动避让,可用于保温送餐、消毒防疫、24小时园区不间断巡逻。车内植入的“启明920”芯片,正在进行验证和测试。“启明”人工智能芯片是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研发的“硬科技”技术,可用于高能效的低速无人车、计算机视觉加速等AI应用场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该研究院吸引了十多家研究人工智能的公司入驻,这些公司聚集在一起,不仅能够共享硬件设备,而且可以相互沟通,共同参与技术与管理方面的课程。

西安高新区硬科技创新局局长何惠明介绍,在做强硬科技产业方面,西安高新区全力打造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食品和生物医药为先进制造支柱产业,人工智能、增材制造(3D打印)、机器人、大数据、卫星应用为新兴产业,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软件和信息服务、会议会展为六大生产性服务业,建立以硬科技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推动硬科技提升主导产业转型升级。

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如何建设?

全国首个硬科技创新示范区要如何建?科技部火炬中心批复的西安高新区《创建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规划(2020—2023年)》中提炼出的“123489”总体思路引人关注。

“123489”即以“支持硬科技研发—畅通硬科技转化—培育硬科技企业—做强硬科技产业”为核心主线;突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两链融合”;持续推进“转化一代、突破一代、探索一代”三代技术,率先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持续推进四大硬科技产业集群的引领性布局;实施八大强链行动;落实九项重点任务,打造一流硬科技创新发展生态。

何惠明介绍,2021年,西安高新区硬科技工作谋划将围绕20项创新驱动工程项目展开,包括开展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重点推进硬科技创新研究院、硬科技社区等项目;开展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核心区建设,重点开展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等工作;大力推进西安高新区与西安光机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院地校地一体化融合发展。

未来几年,西安高新区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和生命科学四大领域,实施包括第三代半导体、光子技术与产业、5G和云计算、航空航天等在内的八大强链行动。到2025年,硬科技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硬科技企业超过3000家,研发投入强度达15%,硬科技技术成交额达1000亿元,硬科技上市企业超过30家,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硬科技创新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