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资源与深圳产业优势深度融合,打造跨海交通科技创新里程碑

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其科技资源的最大效率,是推进经济发展的动力。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是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创造最大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此次深圳妈湾跨海通道项目的建设,汇聚西安科技与深圳产业优质资源,强强联合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形成协同发展效应。此项目标志西安市科技资源开启了共享新模式,同时,也标志中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与深圳市开启了合作新篇章,将助力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科技创新也将助推中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企业,并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发挥重要作用。

近日,2020年中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妈湾跨海通道项目“基于精益管理的工厂化绿色建造施工管控理论创新研究与实践”(MWKHTDQTHT(2020)-010)研究完成。据悉,该项成果是由课题组负责人深圳妈湾跨海通道项目经理张志军高级工程师和西北政法大学王静教授共同研究完成,针对制约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的主要问题开展理论技术攻关,对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具有较高的实践指导意义。

深圳妈湾跨海通道项目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海底盾构工程项目,是中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跨海交通工程施工的里程碑。

项目位于前海合作区西部滨海地区,南起月亮湾大道——妈湾大道交叉口,终于现状西乡大道。在妈湾片区,妈湾跨海通道的建设,将开创深圳市首条大直径盾构海底隧道。项目的盾构段单洞长超过2000米,2台直径为15.53米泥水平衡式盾构机将分别从前海和大铲湾段始发井相向始发,下穿前海湾。

“我们在工程建设中,采用北斗定位、BIM 5D、智能化等先进技术,对道路和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全面感知,实时监控和存储速度、时间、里程、所在桩点位置等状态信息,改变传统施工的人工监管、人为放样的施工方式,从而优化桩基施工过程。同时项目还将充分结合院士工作站、劳模工作室等资源优势,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创优奠定基础。”妈湾跨海通道项目负责人张志军说。

本工程采用“基于精益管理的工厂化绿色建造施工管控理论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成果,积极推进“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模式,确保绿色施工有效落实,工地现场减少混凝土浇筑施工,预制拼装率为90%。同时,采用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作为支撑,实时接入处理多种道路智能终端、互联网地图等全域感知数据,攻克施工重难点,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智慧交通创新示范工程。

本项目主要优势在于:提出基于精益管理的M-W分层协控创新体系模式。M-W分层协控是由中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妈湾跨海通道项目经理张志军高级工程师和西北政法大学王静教授提出来的,在深圳妈湾跨海通道项目建设期间共同研究完成,并命名为M-W分层协控(简称M-W层)。M-W分层协控提出了一种分层的可持续框架,用于评价在中国建设部门采用建筑企业精益管理、工厂化绿色建造施工的层阶绩效。M-W分层协控是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法,是施工生产流水线、施工组织形式保证体系运转的基本方式,是最基本的工期、质量、成本优化方法,是实现基于精益管理的工厂化绿色建造施工管控理论创新研究与实践的基础。

项目负责人张志军介绍,这次承担深圳妈湾跨海通道建设对于提升原特区外交通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完善深圳市“十横十三纵”路网结构、促进全市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增强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核心引擎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项目负责人王静表示,妈湾跨海通道项目“基于精益管理的工厂化绿色建造施工管控理论创新研究与实践”的科研成果,为“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既注重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又重视典型调查、个案调查,达到及时的实际应用效果。在深圳妈湾跨海通道项目建设中应用推广该成果,以利于合理引导资源配置,加强此项研究成果的开发和转化;能够更好地发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精细化管理之路,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奠定基础。研究成果将对工厂化建造工程管理精细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推广应用过程中,不断深化改进,最终计划将其上升为行业的评价准则。

2020年9月30日深圳妈湾跨海通道主体结构正式开始浇筑,监控中心大楼围护结构完工,向共和国71岁生日献礼!深圳妈湾跨海通道项目实现了高效建造、完美履约,是西安科技资源与产业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