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聚力‘八个新突破’ 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取得新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局长李志军介绍科技创新相关情况。
2023年,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5万家,这两项指标同比增长均超过20%,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5.23%,居副省级城市第2位,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3800亿元、居副省级城市第1。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西安由2022年第22位上升至第19位,首次进入全球前20序列。
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等大科学装置建设加快推进,支持建设空天动力、新材料等陕西实验室,推动新建或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22家。国家超算(西安)中心建成投运,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成功入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
全社会研发投入601.08亿元,企业研发投入达294.5亿元,占比49.0%,创历史新高,研发主体的结构进一步优化。累计建成市级共性技术研发平台15个、创新联合体49个,实施产业链重大技术攻关、集群攻关等项目,一批核心技术实现突破,隆基绿能研发的晶硅单结电池转化效率达到27.09%,刷新世界纪录。西安可视可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摘得世界知识产权领域全球奖。
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复制推广“一院一所一校一港一企”成果转化模式,实施秦创原梧桐树科转行动,出台《西安市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实施方案》,推进长安先导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构建产业导向、逆向孵化的创新平台。组织产学研金协同创新活动129场,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项目709项,同比增长23%。打造了一批“西安青年人才驿站”,实施“新锐西商”青年企业家扶持计划,培养选树首批领军型和新锐型青年企业家152名。设立5家外国专家书屋,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426人次。
2024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将锚定 “双中心”成形起势这个首要任务,全面增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作用,全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全速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努力把比较优势变为领先态势,全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攻坚发力。
在“双中心”实质性推进上攻坚发力。完善管理架构,建立重点项目动态管理机制,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双中心”建设。发挥城发集团等市属国有企业在“双中心”建设中的市场主体和示范作用,搭建平台开展有组织科研活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在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布局上攻坚发力。加快推进“5+2”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陕西实验室建设,支持新建和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依托重大科创平台,探索“沿途下蛋”机制,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催生一批尖端产品。
在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上攻坚发力。推行“先使用后付费”“先投后股”等改革试点任务,加快长安先导产业创新中心建设,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共建校地融合发展示范区。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60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力争达到5000亿元。
在推动硬科技产业化发展上攻坚发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计划”,新增200家规模以上科技型企业。新建5 个开放共享、功能完备的中试平台(基地),实施20项应用场景示范项目,围绕新材料、光子等领域,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创新集聚区。
在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上攻坚发力。探索 “校招共用”联合培养人才模式,优化海外人才引育留用机制,引进培育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300名。支持科技金融专营服务机构建设,打造“股债贷保”联动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秦创原协同创新基地,推进西安都市圈创新一体化发展。高标准举办2024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 。